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耳斑鼯鼠拉丁名:Petaurista xanthotis (Milne-Edwards,1872)
別名:鼯鼠、灰鼯鼠、高地鼯鼠、大飛鼠、橙足鼯鼠、催生、夏馬息吾(藏名間譯)
形態特徵
大形鼯鼠之一,體長340毫米以上。耳後具淡橙黃色斑。體側具飛膜,可從樹上向下滑翔。軀體毛色較暗為淺黑褐或灰黃褐色。尾長而粗大,其長約接近體長。頭圓似貓、眼甚大、耳殼基部前後頑固黑色細長簇毛。前肢與後肢之間聯以密生短毛的皮膜。前足掌裸露無毛、掌墊4個,指墊3個。後足掌具密毛,僅外側裸露,具2掌墊,趾墊4個,指(趾)端具彎曲的銳爪。嘴周白色,頭部的面頰和額頂均為暗黃褐色或黑褐色。
耳殼黑褐色,耳背外側個棕黃橙黃色長毛,形成橙色耳斑。自頭頂沿到臀部的毛基呈深灰色,上段為暗黃褐色,毛端淡黃色或黃白色與黑色毛尖相間,整個軀體及皮膜背面為暗黃褐色或黑褐色。 由於淡黃色或黃白色毛段顯著,形成不規則的淡色斑點。皮膜邊緣黃白色或橙黃色毛尖與休背毛色明顯區別。
軀體腹面、頦部灰褐色。頸部、胸部淡黃白色或白色。腹部至肛門為淺灰白色而毛基淺灰色,毛尖白色或淡黃白色。皮膜腹面前部為橙黃色;後部黃褐色稍染淡橙色調。
尾背而與體背毛色雷同,但黃白色不明顯,故呈暗褐色。尾腹面基部和股間膜呈深棕褐色或棕色,但毛基為深灰色,毛端棕褐或淡棕白色;尾2/3段與尾背面同色。
四肢上部與體背毛色同,足背和指(趾)黑褐色或黑色。前足掌無毛,後足掌中部為純白色深密短毛,足掌周圍邊緣和跟部為黑色毛,將白色毛區包圍。頭骨大而堅實,略成三角形,顱全長約70毫米左右。吻部短而寬,鼻骨短,前端寬,後端變窄。
眶間區顯著凹陷,眶緣稍向翹,眶上突呈三角形,該突起基部前方有很弱的缺刻。
額骨在眶上突後有兩縱脊,老年全顯著,顴弓粗大,中部具有三角形突起,與眶上突對稱。聽泡較隆起成腎狀,內耳道骨質化。
下頜喙狀突尖細,關節突較大,與喙狀突間的切跡呈“U”字型,角突寬大向下斜約成方形。
上頜門齒唇面釉質深桔紅色或桔黃色,無齒溝而光滑。第三上前臼齒多數個體存在,少數個體有一側或缺失),呈扁圓柱狀,齒冠變化較大,有的可見大小2葉,有的僅1葉。除第三上臼齒較小外,其餘第四上前臼齒和第一、二臼文化部幾乎等大,而且齒冠咀嚼面在原型基礎上有所變化。下頜第四前臼齒齒冠複雜,其餘臼齒咀嚼面與原型咀嚼面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