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黃老門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縣,在江西九江西南七十二里,又叫王首門.
生薑
黃老門姜屬蘘藏科,多年生根植物,普遍作一年生蔬菜種植。表呈淡黃色,芽帶淡紅色,肉質蠟黃,故又名“紅瓜姜”。姜的植株長勢強,高60~80厘米。姜塊大,單株塊最重約500克。產量高,畝產1500公斤左右,最高可達2500餘公斤。姜質優良,含有濃郁芳香揮髮油和辛辣性姜酮等成分。鮮姜及其根須、紅莖可炒食,也可與辣椒、豆豉合醃,味美可口;加工成乾薑片、糖薑片、薑汁、姜酒,饒有風味。入藥具有
健胃、除濕、祛寒之功,可治嘔吐、咳逆、感冒、風寒等症,也可解魚、蟹和半夏、南星等腥毒。姜葉與青莖還是豬、牛喜食的青飼料。
黃老門姜頗受顧客青睞,鮮姜遠銷江南各省、市,乾薑片外銷日本國。1983年,在全省十一市、縣生薑出口鑑定會上,對黃老門產28.8噸薑片進行鑑定,確認其S02含量低於3%,其它含量均符合外貿出口標準。因之,黃老門姜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九江縣黃老門鄉種植生薑可謂歷史修悠久,相傳在明朝年間就有人種姜,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如今當地民眾還流傳著"陳友瓊的薯,朱元璋的姜"的口瑤。
黃老門生薑的具體名稱無從考證,一般都稱"黃老門姜"。
黃老門姜與外地姜相比除具有生薑本身屬性外,還有它的獨特之處:
一是味道鮮辣,回味時間長;
二是含乾物質多,水份含量較少;
三是耐貯藏,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切口後短期內不易變黑腐爛。
因此黃老門姜年曆古以來在本省及長江中下游一帶享有盛名,所產鮮姜大部分銷往南昌,九江,武漢,南京,上海等地。
名字由來
話說清初有位乾隆皇帝,這位乾隆爺當政六十餘年,是我國歷史上執政時期最長的皇帝之一。因為父皇雍正死得早,乾隆很小的時候就被擁立為帝。由於年紀太小,母后與眾大臣就替乾隆攝政。到了乾隆親政時,他逐漸發現自己受到蒙蔽。為了能了解民間疾苦,找到更好的治國良方,乾隆決定深入民間,微服私訪。因此,歷史上便有了乾隆七下江南的傳說。
有一天,乾隆皇帝僅帶了一名貼身侍衛,化裝成商人模樣,來到了黃老門。天黑的時分,尚未找到旅店,就敲開了一家農舍的門。這家黃姓老者熱情接待了乾隆這位“商人”皇帝。熱飯、熱菜、熱水、熱茶,款待得客人舒舒服服。晚上又與乾隆同臥一榻,砥足而眠。拉家常、談民俗,一直交談到天亮。乾隆白天走得累了,晚上又談了一夜的話,所以很是疲倦,早上老者起床後,他一個人獨自在床,不知不覺、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時到晌午,乾隆皇帝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陣吵鬧聲驚醒,侍衛急忙催乾隆起床。乾隆匆忙穿好衣服,來到屋外。只見一大幫人正揪住一個年輕人推推搡搡,黃姓老者正跪在地上,磕頭求拜。原來是黃老者的兒子在外收購生薑,與當地人發生爭執。當地民風強悍,常有大姓欺負小姓,大姓之間群起械鬥的習慣。黃姓老者是單家獨院,所以兒子受人欺負,就只有求天拜地了。面對幾十人對黃姓父子的圍攻,乾隆知道硬擋是沒有用的了。乾隆急中生智,忙命侍衛拿出筆墨紙硯,飽蘸濃墨,大書四個字:黃老人門。並拿出玉璽,蓋上乾隆皇帝大印。侍衛見乾隆皇帝寫完,明白皇帝意思,立即拿起聖旨,高聲誦讀。圍攻的人群中也有識得詩書的,見有人拿出聖旨,知道不是兒戲,見聖旨上寫著“黃老門人”,有乾隆大印,心想皇帝是黃姓老者的門人,再鬧下去,不是自找死路嗎?急忙呼族人停止圍攻。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乾隆一時情急,本想御筆親封:“黃老人門”。你們還敢侵犯嗎?沒料到忙中出錯,竟寫成“黃老門人”。把自己變成了黃老的學生了。
乾隆皇帝及時調解了一次民間糾紛,又給了黃姓老者御筆親書。黃姓家人有了這道聖旨,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欺侮了。黃姓族人有就有了很快的發展,成為當地現在的大姓,而當地地名也就由此傳開了。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882 |
男 | 8778 |
女 | 8104 |
家庭戶戶數 | 417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602 |
家庭戶男 | 8626 |
家庭戶女 | 7976 |
0-14歲(總) | 5026 |
0-14歲男 | 2717 |
0-14歲女 | 2309 |
15-64歲(總) | 10868 |
15-64歲男 | 5608 |
15-64歲女 | 5260 |
65歲及以上(總) | 988 |
65歲及以上男 | 453 |
65歲及以上女 | 53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6708 |
鄉下轄村
紅星村 | 春華村 | 中嶺村 | 紅光村 |
大塘村 | 分水村 | 株嶺村 | 通田村 |
團山村 | 紅峰村 |
中學
黃老門中學 位於江西省九江縣黃老門鄉春華村,是黃老門鄉唯一的中學,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催人奮進,學校以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為口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向社會。
大橋
黃老門大橋又稱立交橋,建於1996年,全程160.17M,橋下為火車軌道,一條小河在橋下,當地農民也在旁邊種滿莊家,風景宜人,該橋也是連線九江市區與廬山飛機場的重要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