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眼吊

黃眼吊

Cten ston ochaetus

dd

中 文 名: 黃眼吊
俗名別名: 橙眼吊(香港)、橙線吊(香港)
英 文 名: Spotted Surgeonfish、Kole Tang、Yellow eye Tang
拉丁學名: Ctenochaetus strigos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太平洋東部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僅在夏威夷群島和強斯頓環礁(Johnston Island)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30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性 藻食性

黃眼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8條 背鰭軟條(總數):25-28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2-25條
成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頜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體被細櫛鱗,沿背鰭及臀鰭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黃褐色並泛綠色,體側具數十條綠色細橫線;背鰭和臀鰭鰭膜均具細密的綠色斜紋線;頭部和胸腹部散布綠色小圓點,嘴唇藍色;頭部具鮮黃色眼圈且眼睛後部較粗,因此得名“黃眼吊”;胸鰭基部綠色,餘部橘黃色。與所有櫛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橙線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體黃褐色,身體後部顏色較深,體側具十餘條藍色細橫線;背鰭和臀鰭具藍色緣,頭部具顯著的黃色眼圈。隨著成長,體色逐漸變為藍紫色。黃眼吊成魚和漣紋吊成魚(Ctenochaetus striatus)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漣紋吊不具黃色眼圈,且尾鰭上下鰭條延長為絲狀。
註:因為食物鏈的關係,黃眼吊可能具有雪卡毒(Ciguatoxin),不能食用。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4.6cm
習性 棲息於較淺的珊瑚礁區水深1-30米之間的水域,偶爾在更深的水層中活動。通常單獨生活。主要以絲藻和附著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