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濤(1900~1973),廣東蕉嶺縣人,於1919年與葉劍英、練惕生、林君、曾繁凱等一塊考入唐繼堯辦的雲南講武堂15期炮科,1921年畢業後投入孫中山麾下討伐陳炯明叛軍,後升鄧演達部連長,至1929年升任廣州石井兵工廠少將副廠長。1933年曾奉陳濟棠命赴歐洲考察軍工生產。1936年陳濟棠搞分裂時,他與李潔之等參加倒陳運動。1936年任國民黨157師師長,部隊進駐閩南。
投身粵軍
黃濤別字肇坤,蕉嶺縣人,1900年10月23日(農曆)出生於高思鄉程官部村一佃農家庭。祖父黃煥粦早年遠涉南洋婆羅州(屬馬來亞)謀生,一去杳無音訊,祖母李氏孤苦零丁,替人擔運木炭撫養黃父欽其成人,娶母李氏生黃兄弟二人:長子榮福(黃濤);次子熊川(於42年病故)。家無耕地,靠租種祖嘗田,每年早六冬四納租,一家數口靠冬種雜糧維持生計。
5歲其父欽其亦赴南洋婆羅州做木工,12歲父因南洋難以謀生復返家園。14歲母李氏因家境貧寒,久病無力就醫而故。黃有堂叔父標其(祖父煥粦之侄 )在家務農,膝下無子,遂將黃於幼年時過繼半嗣於其叔。
童年(6—11歲)攻讀於程村蒙館和肇剏國小。辛亥革命後鄉人在龍豐宮合辦一所高等國小——高思公學,1912年12歲進公學,1916年畢業後考進蕉嶺縣中學,翌年因無力繼續供讀,回鄉幫助家庭共謀生計。當時其父與叔父均從事木板小生意,自己上山伐樹然後鋸成木板出售。黃經常深夜穿著木屐跋涉三十多華里的崎嶇山路去收賬。
1918年雲南省督軍唐繼堯招募華僑學生,堂叔黃力生(高思公學校長)與招生代表曾稚南相熟,介紹黃赴香港見曾稚南,冒充華僑生到昆明入伍。半年後(1919年)進雲南講武堂第十五期炮科,於1921年冬畢業,返回廣東。
1922年春,孫中山先生派葉荃在韶關設北伐軍大本營將校團,招收雲南畢業生,黃遂赴韶關加入將校團,是年五月陳炯明叛變,將校團解散。秋季許崇智到福州,黃赴福州在沈應時炮兵營第二連任中尉排長。1923年夏初隨軍返粵討伐陳炯明,因討陳失利,部隊分解,黃辭職。1924年在鄧演達第三團補充營(營長余漢謀)任上尉營副官,是年冬調任炮兵連長。1925年隨軍征討沈鴻英、楊希閔、劉震寰、陳炯明,是年冬升任炮營少校營長。1926年隨軍南下海南島討伐鄧本殷,是年冬升任師部中校參謀駐防北海。1927年12月派往31團隨軍出發興寧,與紅軍發生遭遇戰,12月隨軍由潮州赴五華與張發奎部第四軍作戰,因足部負傷,回家治療。1928年夏歸隊,9月余漢謀任第一旅旅長,黃調31團任上校團長,駐防南海。1929年5月桂系白崇禧進犯廣東,隨軍在清遠與桂軍作戰,桂軍戰敗潰逃,7月黃調往石井兵工廠任少將副廠長,9月回原籍與妻王氏碧蓮結婚。在任職期間因對廠中廢料(廢銅、廢鐵)處理一事與廠長黃騷意見分歧:黃到任後將處理廢料的錢,一違過去個別人飽裝私囊的慣例,給在廠職工人分一份,引起黃騷反感而在陳濟棠跟前諸多非難。1930年黃被調離該廠到偽總司令部任少將參事。由於對陳濟棠的腐敗無能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不滿,於是年12月申請離職到德國柏林留學。1932年8月因生父欽其、叔父標其相繼病逝,返國奔喪。10月陳濟棠派黃到南區綏署(在海康)任參謀長。1933年3月陳濟棠為改良軍械裝備,派黃再度出國赴歐洲見習,曾先後考察參觀了十多國(捷克、法國、瑞典、土耳其……),1934年返國,8月升任石井兵工廠廠長,對工廠實行改革,任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對軍械產品進行了改良。1936年陳濟棠在白崇禧的慫恿下,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加緊與日本軍方代表勾結,欲假抗日之名,派兵北上襲取南京,取代蔣介石地位,妄圖實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野心。當時廣東各級將官在不願做亡國奴的愛國心驅使下,發起了倒陳運動。黃與李潔之、張健等人亦先後前往香港發表反陳的公開信,參與了這一運動。7月陳濟棠被迫下野,余漢謀任國民黨第四路軍總指揮,是年冬黃調離兵工廠,任157師師長開往閩南駐防。
熱血抗日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日寇入侵華北,抗日戰爭開始。8月157師奉命派出一個旅進駐廈門,黃兼任廈門警備司令。為防止日寇登入,黃下令在沿海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加緊訓練了禾山民兵。9月共產黨閩西南軍政委按照黨中央指示,派出鄧子恢與黃談判,達成了軍事上合作抗日的協定,從而接受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8年春157師移防潮州,師部駐防揭陽湯坑一帶;“471”旅駐防潮安、澄海、潮陽一帶;“469”旅駐防普寧、海陸豐一帶。是年6月日寇海軍陸戰隊侵入南澳島,守軍地方保全營營長羅靜濤怯敵不戰而逃,黃在組織軍事法庭對羅審判槍決後,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了以第九區自衛團第四大隊洪之政部為先鋒,“940”團第一營為主力,合稱“義勇軍”收復南澳島。7月派出師參謀長李宏達和“940”團團長李友莊率第一營進駐海山,部署收復南澳島的戰鬥。營長吳耀波率義勇軍戰士五百多人渡海,一舉克復南澳縣城隆澳,打響了廣東抗日第一仗。義勇軍在南澳浴血奮戰二十多天,殲敵五百餘人,挫敗了敵寇的囂張氣熖,推遲了日寇進犯潮汕大陸的計畫。10月157師奉命開往紫金,原擬策應惠州守軍(151師)作戰,因151師不戰而潰,15日失惠州,21日廣州淪陷。157師遂奉命由連平經新豐抵佛崗駐防,轉戰粵北。1939年11月黃升任國民黨62軍中將軍長,其時正值廣州之日寇傾巢北犯,集結三個師團兵力和海軍陸戰隊坂田旅團,分左右兩翼包抄企圖奪取曲江。我方參戰的是廣東12集團軍所轄的62軍、63軍、65軍。62軍主力負責截擊良口、牛背脊之敵,將進犯的敵寇兵團攔腰截斷。在民族義憤的激勵下,全體官兵敵愾同讎,在當地民眾配合下浴血奮戰,終於在良口、牛背脊將敵寇攔腰截斷,在我方猛烈的攻擊下,敵人戰線崩潰,傷亡慘重,屍橫遍野,最後倉惶逃竄,這是粵北第一次大捷。其後62軍曾先後防戌佛崗、英德、仁化等地。1942年適逢旱災,軍部組織各部隊搞飼養、種植、開掘魚塘,在英德開闢了一墾荒農場——大鎮農場。1944年6月奉命入湘,62軍與79軍、74軍負責衡陽外圍戰鬥,62軍向衡陽西站突進,到達西站後受到敵寇圍攻阻擊,在馬鞍山、鐵關鋪一帶與敵展開了猛烈的戰鬥,連續奮戰四十多天,因糧餉彈藥接濟不上,傷亡重大,後因方先覺部在衡陽城內投降,62軍遂向湘桂鐵路以北山區轉進,取道龍盛、義寧,於10月到達郴州進駐田陽。在62軍軍部駐田陽期間,偽中央為監視黃遂以增撥兵力為名,派95師併入該軍(95師師長段澐是軍統特務),這是蔣介石為分化控制62軍而插入的棋子。
1945年7月黃奉命赴重慶參加偽將官第三期受訓。開學僅十餘天,日寇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校學員紛紛返防。陳儀(陸大教育長,後為台灣省省長)派出王俊生找黃,徵求“將62軍開往東北”的意見。黃表示:“62軍是廣東部隊,往東北一切都不習慣。抗戰八年!結束後我什麼都想不幹了。”後來,偽中央決定把62軍調台南高雄。其時,該軍正奉命進駐越南河內、海防,黃即趕回海防接受日寇投降。當時越南民主共和國尚未獨立,以胡志明為首的反法民族武裝力量在海防設有辦事處,黃密令駐後海(離鴻基煤礦不遠)的“453”團,將日寇投降繳獲的彈藥倉庫,由越南民族武裝部隊去搬取,事後謊報失火,秘密縱火焚毀了該倉庫。為此胡志明主席曾贈送黃兩個銀碗作為紀念(51年家鄉土改時遺失)。同年11月底62軍奉命由海防塗山乘美國第七艦隊兵艦開往台灣,在高雄左營登入、軍部進駐台南,所屬151師駐高雄;157師駐台中;95師駐嘉義,均負責接收工作。
投向人民
1946年2月上旬蔣介石來電令黃赴重慶見他,16日黃抵重慶,蔣拖延至5月16日才召見。蔣對黃說:“你不必回台灣,我另派人去接,也不必回去親自交代,如還有什麼事可去見辭修(陳誠)。”黃說:“好。我身體有病,也想休息一下。”於是蔣派段澐去接任,遭到軍內將官反對沒有接成,後派林偉儔才接上了62軍軍長職務。隨後林偉儔率領62軍,開往天津參加內戰。由於黃對蔣的內戰政策不滿,不願率部開往北方參加內戰,就這樣辭去了軍職。同年7月黃經上海返回廣州。1947年張發奎、余漢謀(廣東綏署主任)曾先後委黃為行轅中將高參,但均被黃辭絕。另一方面黃密令將原大鎮農場所存槍枝彈藥,移交給當地的共產黨地方武裝部隊。
黃辭去軍職解甲歸田後,曾與家人居住汕頭(45年間在商業街購有房一間,後拍賣)、廣州(租賃他人房屋)、仁化(38年間購有菜園一所,土改時歸公)等地。當時李濟深曾先後兩次派梁占元、黃德維來汕頭、廣州等地動員黃到香港加入民主統一戰線,但因其時子女眾多,年歲尚幼,且抗戰多年積蓄無多,雖購有幾所房產,但面對通貨膨脹金融貶值,經濟亦感睏乏,故未成行。1949年廣州解放前夕,衛戌司令李極蘭欲拘捕黃,當時在司令部的少校情報科員張爟炎(原系62軍搜尋營營長)得知後,匆匆前來報訊,黃即及時離穗往香港。廣州解放後偕葉道英、李潔之等人同乘江南輕便車回穗,並拜會省主席葉劍英。
解放後蒙政府關懷和照顧,1952年參加了湖北武昌中原大學政法學院學習,1959年又由省政協派送到北京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從1955年以來歷任省政協二、三、四屆委員、常委委員。1957年在周總理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號召以後,黃曾在廣東廣播電台發表談話,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召喚台灣舊屬軍政人員早日回歸祖國懷抱。藉此使自己短暫的有生之年,能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薄盡綿力。
1973年11月因病留醫中山醫學院,在重病住院期間,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張泊泉、副部長張彬等同志曾前往醫院探望,後因治療無效於12月17日逝世,終年73歲。黃病逝後廣東省政協組織了“黃濤先生治喪小組”,組長張醁村,副組長張彬、羅明,並於12月21日在廣州殯儀館禮堂舉行了追悼會,悼詞中指出:“黃濤先生早年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抗日戰爭勝利後,不滿國民黨反動統治和發動新的內戰,毅然脫離了反動陣營。解放後,黃濤先生從香港回到祖國懷抱……二十多年來,黃濤先生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努力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時刻關懷思念仍在台灣的故舊,盼望早日解放台灣實現祖國的統一,並為此做了不少工作。”
經典戰役
抗戰著名的粵北首次大捷
1937年8月,黃濤兼任廈門警備司令。為了防止日寇入侵,修好沿海防禦工事及組訓民兵,是年9月與中共中央代表鄧子恢談判,達成國共軍事合作共同抗日的協定。
1938年5月,黃濤移防廣東潮州。6月日寇侵占南澳島,駐島保全營營長羅靜濤不戰而逃。黃濤組織軍事法庭審判,處羅以軍法,並一舉收復了南澳島。是年10月21日,日寇田中久一等侵入廣州,廣東臨時省會移駐曲江。
曲江又稱韶關,是中國南北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田中久一覬覦已久。1939年冬,他決心奪取曲江,於是率領駐廣州日軍傾巢北犯、分左中右三路直撲曲江。
日寇北犯時,黃濤的157師在廣東清遠、從化一帶狠狠狙擊,在清遠青龍崗一役,雙方傷亡慘重。當時日寇中路北犯部隊被中國152、154、157三個師截擊,無法前進。但左右兩翼友軍已被日軍突破,其先頭部隊已沿翁源直指曲江屬烏石鎮郊區。從前線搶救下來的輕重傷兵500多人,是由157師中尉指導員黃德維及戰地服務團搶救出來的。黃德維當時向157師參謀長李宏達(五華人)匯報。他命令黃德維務必於次日拂曉前將全體傷兵由龍山市安全轉移到30華里外的浮梁村,決不能落入敵人之手,如不能完成任務,以軍法論處。雖然當天已是晚上9點多鐘,黃德維立即找到當地區長,組織擔架送50多個重傷兵,其他輕傷員互相攙扶,所有傷兵終於在拂曉前安全到達浮梁村,為此師部明令提升黃德維為上尉,不久又升為少校。
由於敵情嚴重,十萬火急,統帥部電令黃濤的157師立即撤至江西三南地區。黃濤立即用軍用電話向當時在江西三南地區指揮華南地區作戰的蔣介石建議:“用‘圍魏救趙’之計:敵要曲江,我搗廣州,可解曲江之圍。”蔣介石認為黃濤之計大妙,立即予以批准,並即電令在中路的152、154兩個師,統一歸黃濤指揮。黃濤接令後馬不停蹄,揮師直搗田中久一老巢廣州。當年日軍傾巢北犯後,其後方廣州空虛,當田中久一聽到情報人員匯報其老巢被偷襲時,驚惶失措,於是急忙下令全部撤回廣州。這一招黃濤早已料到,已預先密令三個師沿途設伏。日寇撤退時,軍心動搖,潰不成軍,遭伏擊後三路人馬各自逃命,黃濤揮軍乘勢掩殺,田中久一率殘敵狼狽逃回廣州。黃濤全軍大獲全勝,此為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粵北首次大捷。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明令嘉獎參戰部隊,黃濤晉升為62軍少將副軍長,其他有功人員均有晉升。
粵北二次大捷之“牛背脊之役”
次年(1940年)5、6月間,田中久一接到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電令:務必奪取戰略重地曲江。也為了報一箭之仇,他集結了三個師團及一個海軍陸戰隊坂田旅團,分左右兩翼再次傾巢北犯。中國參戰部隊為第四戰區張發奎指揮的余漢謀12集團軍轄下62、63、65三個軍。黃濤部62軍負責截擊進犯良口、牛背脊之敵。
著名的“牛背脊之役”,以黃濤的62軍轄下940團黃熊川團為主力。黃熊川是黃濤的胞弟,全團百分之九十是廣東、福建、江西的客家子弟兵。有翁源縣縣長、蕉嶺籍人曾匪石,友鄰部隊160師少將指揮官曾繁凱(蕉嶺人、黃濤在軍校時的老同學),軍民密切配合,布下了天羅地網,黃熊川團及曾繁凱師的客家子弟兵大顯神威,這一仗,打得田中久一等哭爹喊娘。全殲田中久一嫡系一個聯隊,終於使田中久一折戟沉沙,北犯曲江之企圖破滅,鎩羽慘敗,抱頭鼠竄逃回廣州,此為粵北第二次大捷。
家屬簡況
黃因自幼過繼半嗣與叔父為子,曾在叔父嗣下娶妻李氏靜雲,生有二子:長子黃鐵生(機械工業部工程師);次子黃煌生(廣州4801工廠科長),李氏現隨次子黃煌生居住廣州。
生父嗣下娶妻王氏碧蓮,現有六子二女:長子黃雨生(廣州37中教師);二子黃石生(香港謀生);三子黃廣生(香港謀生);四子黃南生(新會縣水產局副局長);五女黃曼(廣州氣象管理處助理工程師);六子自小病故;七子黃松生(香港國際海員);八子黃仁生(美國波士頓謀生);九女黃玲(自小患病,現隨母親生活)。妻王氏在黃去世後移居美國波士頓幼子黃仁生處,於1984年年底因眷戀故土與親人返國定居,暫住五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