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黃山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觀的黃山峰海中。它們形態別致,或大或小,爭相競秀,意趣無窮。黃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異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鰲魚馱金龜”、“孔雀戲蓮花”"天狗望月";有的宛如各式人物,如:“仙人下棋”、“天女繡花”、“夫妻談心”、“童子拜觀音”;有的形同各種物品,如 “夢筆生花”、“筆架峰”、“仙人曬靴”、“飛來石”“仙人指路”;有的又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而命名,如“蘇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達摩面壁”等。
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於世的奇峰,蓋由於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致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篷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它們個個巧奪天工,
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橫生。黃山有名稱可指的巧石多達120餘處.它們因以酷似的形態和優美的神話傳說結合在一起,使得個個有畫的蘊含,詩的韻味,可謂形神兼備,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形成
黃山千岩萬壑,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許多姿態不同的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黃山石“怪”就怪在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塊大石頭,形如大公雞展翅啼鳴,故名“金雞叫天門”,但登上龍蟠坡回首再故,這隻一唱天下白的雄雞卻仿佛搖身一變,變成了五位長袍飄飄、扶肩攜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黃山峰海,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採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等,據說黃山有名可數的石頭的就達1200多塊,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像,從人的心理移情於石,使一塊冥頑不靈的石頭憑空有了精靈跳脫的生命。欣賞時不妨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可獲更高的審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