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麈尾
拼音
zhǔ wěi
引證解釋
古人閒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在細長的木條兩邊及上端插設獸毛,或直接讓獸毛垂露外面,類似馬尾松。因古代傳說麈遷徙時,以前麈之尾為方向標誌,故稱。後古人清談時必執麈尾,相沿成習,為名流雅器,不談時,亦常執在手。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南史·張譏傳》:“ 後主 在東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 後主 親執之曰:‘當今雖復多士如林,至於堪捉此者,獨 張譏 耳。’即手授 譏 。”
唐 白居易 《齋居偶作》詩:“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張牀。”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九回:“只見 妙玉頭帶妙常冠……腰下系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手執麈尾念珠。”
麈詳細字義
1.筆畫數:16;部首:鹿;筆順〈名〉
2. 駝麈 [elk]。即“麋鹿”。俗稱“四不像”
翦旄麈。——《文選·左思·蜀都賦》
3.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塵)的省稱 [elktail whisk]
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歐陽修《和聖俞聚蚊》
4. 又如:揮麈(揮動麈尾,以撣灰塵);麈尾(用麈的尾毛製成的拂麈)
尾詳細字義
:尾 wěi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鰭。鳥尾。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
古人閒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在細長的木條兩邊及上端插設獸毛,或直接讓獸毛垂露外面,類似馬尾松。因古代傳說麈遷徙時,以前麈之尾為方向標誌,故稱。後古人清談時必執麈尾,相沿成習,為名流雅器,不談時,亦常執在手。清談時揮麈尾代表思想界領袖的地位,是玄學名士追求風神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