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山[山東萊蕪鵬山]

鵬山[山東萊蕪鵬山]
鵬山[山東萊蕪鵬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鵬山,位於城東二十華里處,在牟國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陽,山雖不高,然而卻以泉清水美而聞名。鵬山最高峰海拔368米,山頂陡峭,有山寨遺蹟。鵬山的海拔不高,但歷代《萊蕪縣誌》都對鵬山有詳細的記載。

故事傳說

提起鵬山,頗有來歷。相傳,春秋時期,山頂峭崖處常有大鵬棲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周王聞之,便把牟子國封在這裡。一日,牟子國國王遵照周天子旨意帶領人馬前來選地建都,看到這裡山勢奇特,風景宜人,國王很滿意,便將大隊人馬駐紮在山腳下。君臣們登臨山頂,這時正值盛夏,人困馬乏,饑渴難忍,到處尋水不得,只好下山飲水。直至三更,眾宮員還在觀察研究,都認為此地山秀物美,土地肥沃,是建都寶地,可惜沒有水源。忽然一衛士進帳,跪秦道:“啟稟大王,山上有大鵬旋轉徘徊,不知言凶。”國王聽罷,若有所思道:“好,知道了。速傳令,大小人等不得將它驚動!”天近五更時分,忽聽一聲山崩地,人人震得眼冒金花,行宮內外一陣大亂,衛士慌忙跑來回報:“那大鵬雙展巨翅,盤旋空中,忽高忽低,後來朝一座小山猛撲過去觸山而沒。大鵬觸山處涌口粗一道清泉!”國王又驚又喜,率眾臣前來觀看,果如衛士所言。國王高興極了,傳令在此泉對面修造宮殿。為紀念大鵬造泉之事,將山改名為鵬山,泉則命名為鵬泉。這秀麗的鵬山和牟國遺址相臨。這碧波盪瀾、甘矩醇美的鵬泉水,至今長流不息,已成為附近和萊蕪城數十萬人民的飲水之源和釀灑用水。

歷史記載

明嘉靖《萊蕪縣誌》載:鵬山,在縣東二十五里,曾有大鵬集於上。清康熙《萊蕪縣誌》載:鵬山,在縣東二十五里,高五里。舊志,相傳曾有大鵬集於此。
大鵬,又稱鯤鵬、大鵬鳥,傳說中是一種奇大無比的鳥。也就是說,大鵬只是一種傳說中的瑞祥之鳥,現實中並不存在。既然如此,因大鵬降落此山而得名就只是傳說。那么,這座山到底因何而得名呢?從萊城向東走,鵬山南北走向起伏的幾座山頭,遠看如同一隻振翅欲飛的鳥。或許,鵬山就因為山的形狀而得名。

景觀景點

鵬山泉位於鵬山南側,百嘴紅村村中,現在位於省道329路邊。
提到鵬山泉,村民都會講鵬山山頂的雲窟窿。據村民說,鵬山山頂有個山洞,和山下的鵬山泉相通。“往山頂洞內撒麥糠,早晨就從泉眼裡流出來了。”77歲的村民張增蓮說,鵬山西北的蟠龍山山上的山泉和鵬山泉也相通。“雲窟窿一發雲,就要連陰四五天。”75歲的村民張洪交說,雲窟窿由此也被部分村民稱為發雲洞。
雲窟窿就在山頂,洞口不大,口朝天,進入洞口,內部空間擴大。現在只有幾米深,底部有碎石。村民說,當年山洞很深,後來被填了。從辛莊鎮文化站退休的卓連廣是辛莊鎮喬店村人,他記得小時候常爬到山上玩。“洞內三四米處有一個直徑50厘米左右的小洞,深不見底,有村民用四五根繩子接起來探查,都沒有探到底。”
村民們說,到了深秋,溫差大了,洞口就咕嘟咕嘟冒煙(水汽),還有石匠從雲窟窿附近挖出過鐘乳石。
鵬山一半青石、一半沙石,常年受侵蝕,形成岩溶洞窟。地下水源充足,地下水相通,這就是為什麼從一個地方撒麥糠,能從另一個地方流出來。
上世紀60年代,喬店水庫選址時,曾到鵬山附近勘探。卓連廣記得,當年的打井隊員說,鑽打下去,鑽到水後,一下子就像掉進洞裡一樣,最後拔出來,鑽竿子都被沖彎了。“他們說,有四五米深的水,水流很急!”卓連廣記憶猶新。
從鵬山山頂往下看,周圍一片開闊。鵬山南側隔牟汶河相望的小山叫青龍山。村民張元祥講述了“二郎擔山”的故事。傳說,當年天上出現十個太陽,二郎神用秫秸和頭髮絲擔著兩座山去追趕太陽,想把太陽壓在山下。走到此地,二郎神停下來休息,由於擔子兩頭不一樣重,把頭髮絲壓斷了,兩座山就留在了這裡。傳說中,二郎神一泡尿衝出了牟汶河。
村民說:“河(牟汶河)里有水,泉子就有水。”現在鵬山泉雖然還有水,但幾近乾涸,冬季基本不流淌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