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溪鎮同心國小

鴨溪鎮同心國小坐落在美麗的偏岩河畔、巍峨的泊船頂山腰,位於遵義縣鴨溪鎮堰坎村新力組,距集鎮鴨溪十餘公里,學校綠樹成蔭、花草鬥豔、空氣清新、學風濃郁,是鴨溪鎮最偏遠的大型村級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

學校歷史

同心辦學歷史悠久,民國九年(1921年),在民國政府倡導創辦新學形式的驅動下,同心有識鄉紳便紛紛出資辦學,初為零散不拘各自為政的校點辦學,至民國十八年(1930年)春,各校點學生全部集中山王廟廟堂教學,並命名為“同心國民學校”。此為同心國小前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同心國小”。
校門

民國時期,曾受聘於同心任教的有陳建之、陳懷清、張運書、蔣華軒、王家幫、聶樹清、劉光學、劉光秀、韓世祿等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同心村村長黎紹成、農協主任傅紹榮、遵照上級迅速恢復辦學的精神,聘請劉海江負責學校恢復工作。學校恢復後學生陸續返校,第一年有學生60餘人,次年發展到100多人。
1959年,山王廟街房失火,古廟校舍毀於一旦而遷山王廟村集體用房教學。1975年,同心村委田國文、姜友貴、陳積遠、傅學海等經反覆研究決定,由學校服務區村民採用投工投勞之方式新建學校, 1977年,約500平方米磚木結構教學樓竣工落成,結束了學校長期無校址無教學樓的歷史。1998年,磚木結構教學樓因年久破危,學校採用“集一補一”方式籌資22萬元,拆除並新建800餘平方米磚混結構教學樓。2007年,學校教學樓基礎下沉牆體拉裂被鑑定為危房,由縣財政撥款120萬元,重新征地選址、新建現有教學樓,並先後下撥資金近30萬元修建校門、圍牆,硬化、綠化、美化校園。

吳星可教學樓

剪彩儀式
2008年12月12日,由香港吳星可慈善基金會捐建的“吳星可教學樓”在遵義縣鴨溪鎮同心國小舉行竣工剪彩儀式。
香港吳星可慈善基金會會長吳碧先生、吳倫端先生、關堯均顧問,遵義市僑聯、遵義縣政府、縣委統戰部、縣教育局、縣僑聯及鴨溪鎮的有關領導出席了竣工剪彩儀式。在竣工剪彩儀式上,香港吳星可慈善基金會還為該校捐贈價值5000元的電腦一台。
該教學樓總投資123.5萬元,香港吳星可慈善基金會無償捐贈20萬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103.5萬元興建而成的。整幢教學樓共建有教室12間、辦公室3間、有儀器室、圖書室、遠程室、實驗室、保管室、多功能教室、教師宿舍、衛生間等配套設施,能容納400餘名學生就讀。該教學樓的落成,使該校400多名師生告別危房,徹底改善了該校的辦學條件。

學校現況

學生拔河
歷經近九十載滄桑歲月,同心國小在上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學校歷屆領導教工的辛勤耕耘下,學校不斷發展幾度遷變,而今已發展成為一所占地5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有教室12間、多功能教室3間、辦公及生活用房12間且實施設備較為完善的花園式學校。學校現有8個教學班,教職工19人,學生300餘人,是一所大型的村級國小。
現任校長: 邱里均

教風、學風

嘔心瀝血育人志,同心同德教者心。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以“以德立校,科技興校”為辦學目標,以“著力打造優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以“誠信儉樸,明理向上”為校訓,形成了“勤教、鑽研、善導、奉獻”的教風和“樂學、善思、奮進、創新”的學風,為社會培育了大批的建設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