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山鎮[東阿魚山鎮]

魚山鎮[東阿魚山鎮]
魚山鎮[東阿魚山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魚山鎮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位於東阿縣城南郊,是一個旅遊文化發達的鎮。魚山鎮原來為魚山鄉、單莊鄉,根據《聊城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聊政字[2010]87號),撤銷魚山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魚山鎮 ,鎮政府駐原魚山鄉政府駐地,2006年是根據聊城市市政府《關於將東阿縣單莊鄉更名為魚山鄉的通知》(聊政字[2006]151號)精神,由單莊鄉更名為魚山鄉 ,曹植墓、隋碑樓、聞梵處、碑林等一批文化景點都坐落在該鄉境內。該鎮是農業大鎮,盛產梨、西瓜、青椒等水果蔬菜。魚山鄉城鎮設施建設完善,有配套設施齊全的工業園區,鄉社會事業也取得全面發展。

行政區劃

魚山地圖

下轄村莊

371524108200 122單(Shàn)莊村委會
371524108201 121廟村委會
371524108202 122 司莊村委會
371524108203 220 趙窪村委會
371524108204 220 周井村委會
371524108205 220 前曲村委會
371524108206 122 後曲村委會
371524108207 220 徐屯村委會
371524108208 220周莊村委會
371524108209 220 王坡村委會
371524108210 220 劉樓村委會
371524108211 220 西於莊村委會
371524108212 220 西魏莊村委會
371524108213 220崔莊村委會
371524108214 220 王古莊村委會
371524108215 220 范坡村委會
371524108216 220 前殷村委會
371524108217 220 東於莊村委會
371524108218 220後殷村委會
371524108219 220車店村委會
371524108220 220 東魏莊村委會
371524108221 220 南舊城村委會
371524108222 220 北舊城村委會
371524108223 220 西城村委會
371524108224 220姜韓村委會
371524108225 220大劉村委會
371524108226 220 葛集村委會
371524108227 220 劉塘坊村委會
371524108228 220 馮莊村委會
371524108229 220 王莊村委會
371524108230 220 小店村委會
371524108231 220 田莊村委會
371524108232 220 青苔村委會
371524108233 220 沙窩村委會
371524108234 220 鄭集村委會
371524108235 220 張半仙村委會
371524108236 220侯莊村委會
371524108237 220 大姜村委會
371524108238 220 梨園村委會
371524108239 220 林馬村委會
371524108240 220魚南村委會
371524108241 220 魚中村委會
371524108242 220 魚北村委會
371524108243 220 前南橋村委會
371524108244 220 南橋村委會
371524108245 220 後南橋村委會
371524108246 220 南王莊村委會
371524108247 220 張坊村委會
371524108248 220 翟坊村委會
371524108249 220 後翟村委會
371524108250 220 宋集村委會
371524108251 220 黃胡同村委會
371524108252 220安平店村委會
371524108253 220 張莊村委會

風景名勝

東阿魚山鎮 東阿魚山鎮

魚山坐落於東阿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黃河北岸,屬泰山西來余脈,海拔82.1米,占地80餘公頃,與獅耳山隔黃河相望。相傳,因其形似甲魚, 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故名魚山。因漢武帝所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鉅野溢”之句,又名吾山。春秋時屬齊。魏晉時建有一座神女祠,供奉神女成公智瓊。西晉文士張華根據魏嘉平年間,濟北郡從事掾弦超與神女智瓊在魚山的一段戀情故事,寫下了著名的《神女賦》。唐代大詩人王維登魚山訪古,作《魚山神女歌祠》。明清之時,魚山上建有“吾山書院”。三國時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人物曹植曾受封東阿王,卒後,葬於魚山西麓。曹植墓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墓的四周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硯池、聞梵處、梵音洞、摩崖刻字、魚姑廟、觀河亭、仙人足印、穿陽洞、浴仙池、龍山文化遺址、中日兩魚山友好紀念碑和歷代碑刻等古蹟。魚山腳下即是滾滾黃河,隔河面對連綿群山,有與阿膠密切相關的獅耳山。

曹植墓

曹植墓古墓葬。位於東阿縣魚山西麓,坐東朝西。建於魏太和七年(233)。 曹植墓依山營穴封土為冢。南臨魚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隕石”,北傍曹植讀書之地羊茂平台。墓頂懸崖峭壁,灌木蔥鬱。1700餘年來,古墓滄桑,歷經磨難。據記載,早年:“兆塋崩淪,茂響英聲 ,遠而不絕。”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銘》載:北齊皇建年間,曹植的第十一世孫曹永洛奏請孝昭帝恩準,在魚山“復興靈廟”、“雕鏤真容”。又據《東阿縣誌·古蹟志》載:“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後令宮欽改正其訛,別祠王於邑城。其後城遷祠廢。明隆慶間,縣令田樂建祠於墓下,有屋三楹,未設廟貌”。因經年久遠,古建築均已湮沒不彰,到2013年只剩幾幢古碑。古碑中隋開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為珍貴。該碑高2.57米,寬1.03米,厚0.21米。碑頂呈半圓形,石料較粗,為灰白色岩石質,有額無題字,但龕中,粗鏤造像,因年代久遠,造像面容已毀,只剩殘跡。額背淺雕盤龍,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脫落57字,現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沒在大清河(今黃河)中,到清代始撈出,還置於墓前,並建碑樓保護。另外還有2方石刻也較為珍貴。其一是明傳碑,字跡剝蝕嚴重,僅能辨認碑冠“魏陳思王傳碑”6個小篆體大字標題。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東按察司洽陽九皋子用章草狂書的一首七律詩,詩曰:“人才三國數誰良,子建於曹獨有光。七步詩成名蓋世,千年冢陷骨聞香。魚山西麓斜陽老,膠水東阿衰草荒。今日我來尋掩處,精靈安妥花傍徨。”墓前現還存有清代題詩碑和民國時期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聞梵處

在魚山上有一處赫然醒目:梵音洞,在聞梵處的下方,魚山西麓半山腰處,有一個足有兩間房屋大小的石洞,洞口鐫刻著“梵音洞”三個字,相傳當年曹植在魚山頂上聽到的梵樂就是從這個山洞中傳出的。夜深人靜之時,有緣之人在洞中仍然可以隱隱約約聽到梵樂之音。魚山聞梵,也幾成為魚山一大景觀。

魚山梵唄(fànbài),已成為魚山的一張名片。曹植在魚山創梵唄,為“改梵為奏” 的中國化佛曲——梵唄音樂的創始者。佛教音樂聖地——梵唄寺的恢復重建工作已於2005年10月開始,現已進入重點工程建設階段, 整個項目投資1.5億元,需3—5年才能完工。

殷家大院

這裡所說的殷家,曾是100多年前東阿縣魚山鎮後殷村的大戶人家,雖然如今的殷家大院早已荒蕪多年,但從那些斷壁殘垣中,文史專家仍然可以推斷和猜測出,這個家族的實力和影響力。

東阿縣文史專家劉玉新考證認為,從建築風格上看,這個大院應建於晚清民國初期,和該縣其他民居“里牆土、外牆磚”的結構有所不同,該建築雖同樣以石頭壘砌地基,但房屋整體青磚到頂,這足以說明這一家族曾經的富裕程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殷家大院 殷家老宅共同房屋近百間,讓人難以想像的是,老宅的幾處院落中,三層建築有2座,五層建築有1座,此外,還建有東西兩處四合院,其中,在西四合院,可以“前看瓦屋後看樓”,而東四合院裡,又建有地下儲藏室。

魚山地質公園

東阿魚山地質公園園區內地質遺蹟眾多 ,具有典型的九龍群三山子組地層剖面、斷層、褶曲和層理等地質遺蹟,以及穿陽洞、梵音洞、象形石等岩溶景觀,還有崩塌遺蹟等,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魚山沉積岩孤峰、崩塌 遺蹟、魚山飲用天然礦泉水、小清河 匯入黃河的奇特景觀等眾多的地學景 觀共同造就了魚山獨特的自然景觀特 色。

同時,園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地貌景觀獨特,有梵唄寺、浴仙池、曹植墓、碑林等眾多景觀。

優勢資源

魚山鎮結合國家黃河森林公園的有利優勢,巧借覆蓋本鎮70%的生態林 ,尋找生態旅遊的商機,走出一條生態養心路線;利用林業資源優勢,發展木材加工產業,力爭將產業做細做大,並且發展林下種植經濟,在營造綠色生活環境的同時,打開了民眾的致富門路。

人文資源

整合本鎮歷史文化遺蹟曹植墓、陳宗偽大人故居、泰山行宮、曲山溫泉等文化資源,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做好生態文化旅遊的文章。

泉水資源

黃河以南大面積 裸露的寒武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 層,接受大氣降水補給,經長期、遠 距離徑流和溶慮等作用,形成了寶貴 的礦泉水資源。

科教資源

魚山地質公園園內地質遺蹟地學價值高、環境優 美,能使人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地殼的 演變過程,又能夠培養青少年對自然 科學的愛好和豐富、興趣。魚山沉積岩孤峰的形成對人們研 究古生代以來的沉積環境,構造運動 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通過對魚山天然 飲用礦泉水成因的分析使人們直觀的 了解到她的補給—徑流—排泄過程。 有助於提高人們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

文化傳說

在魚山鎮留下的傳說很多,同一故事也有不同版本。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首創佛樂

曹植,(公元[6]192~232年)字子建,“建安七子”之一,他所作的<七步詩>至今仍為世人廣為傳誦。曹植墓始建於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1981年和1985年曾先後進行過修葺。墓冢依山而建,以磚石磊築而成,占地面積約1200餘畝。墓室為前堂後室的磚室墓,前堂面積約17平方米,後室面積約4平方米。墓壁均以青磚錯縫平砌而成。前堂後室之間辟有門,並以磚封護。墓內發現有石圭、石璧、青玉璜、瑪瑙泡、雲母片以及陶器等隨葬品共132件。

他曾是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魏國貴 公子,卻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 公元229年,他遷徙到東阿,被封東阿王,後 於232年又到了河南的封地。他是被南朝 劉宋文學家謝靈運譽為“天下才有一石,曹 子建獨占八斗”的曹植。 聊城第四批非遺項目通過公示期,9 個傳說項目中,“曹植傳說”備受矚目,曹植 創立中國佛教音樂、被譽為中國雜技藝 術創始人,而曹植與漁姑娘娘的傳說,更是 充滿了浪漫氣息。

登魚山後首創中國佛教音樂登魚山而上,在魚山西側,有一處石壁 刻著“聞梵”兩個朱紅大字,相傳這裡就是 曹植當年聞聽梵樂的地方。在“聞梵”處的 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據說曹植聽 到的梵樂就是從這個洞中傳出來的。而 《東阿縣誌》也把曹植“魚山聞梵”列 為“東阿八景”之一。
相傳有一天,曹植一如往常登頂魚山, 想借詩酒排解心中的苦悶,一時沒想出佳 句,就更鬱悶。忽然,一陣美妙的樂曲隱隱 傳來,仔細聽來竟是鼓樂管弦之聲,再細聽 樂曲竟是傳自空中,原來這是一種梵唄之 音(西方佛教音樂)。
只聽那鼓樂管弦之音 越來越清晰,抑揚頓挫,時而鏗鏘有力,時 而委婉輕柔,把曹植聽得如痴如醉。驀的, 曹植便隨著梵唄之音,聞梵吟就出了那首 著名詩篇《雜詩》之六,同時他還把聽到 的梵樂記下來,後期更是刪治了《太子瑞 應本起經》中的經文,將經文融入音樂之 中,從此開啟了佛曲華化的趨勢。 在曹植墓前的石碑林中,有眾多日本 宗教人士留下來的石碑。據說,曹植聞聽 的梵樂後來向東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因 此曹植也被譽為日本佛樂的鼻祖。每年 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魚山參拜 曹植,並在墓前演奏曹植當年創作的梵 樂。

雜技莫忘曹子建

被稱為中國雜技藝術創始人 曹植不僅有著“獨占八斗”的詩才,有 著參透佛樂的悟性,同時他還是一位矯健 瀟灑的雜技藝術家,亦被稱為中國雜技藝 術的創始人。不光史書中有記載,東阿更 流傳著的他和雜技的故事。
一天,曹植在東阿的一個小鎮,看到一 位紅衣少女在表演跳丸跳劍。五彩術球 和銀光閃閃的寶劍輪番拋向空中,少女在 劍和球下面閃躍騰挪,球和劍越拋越 快……這時曹植縱身躍入場中,拔劍同那 少女對跳起來。那球和劍變成了神梭一 高一低在她與曹植之間來回飛旋。 跳得正起勁,一個僕從模樣的漢子在 發號施令:“且住!劉大官人有請,叫姑娘宴 前助興!”紅衣少女立刻被嚇得小臉蠟黃。 原來這劉大官人是本地豪強,見紅衣少女 色藝雙絕,就想占為己有。曹植義憤填胸, 對那個僕從說,“回去稟告你家官人,就說 東阿王曹子建在此,叫他另找別人吧!”惡 奴也灰溜溜地走了。 曹植一向喜歡雜技馬術,見自己的封 地有如此水平高超的藝人更是歡喜,這么 優秀的藝人絕不能任惡人蹂躪,雜技馬術 也應該繼續繁榮發展。於是,他多次組織 雜技藝人進行匯演,當時匯集了東阿一帶 所有的雜技精英,除了眾藝人登台獻藝以 外,曹植也登場表演了走馬鬥狗、跳丸跳 劍等節目,贏得黎民讚揚。 曹植對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起到了 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 的歷史了。1951年在曹植墓出土的一枚 花石球,據有關人士考證,就是曹植生 前“跳丸”的道具。

魚姑廟

玉皇大帝義女魚姑救治曹植 相傳曹植剛到東阿時,苦悶消沉病倒 了。求醫無望時,一天一位貌若天仙的姑 娘叩響了王府的大門。
姑娘年紀約有十 七八歲,頭挽雲髻,身著羅衫,體態輕盈,飄 飄若仙,她身後背著一隻精巧別致的草 筐。姑娘看了曹植後說,“王爺病情並不太 重,只是氣火鬱結所致”,並從背後草筐里 拿出一包散藥交給曹植的家人。曹植服 藥後不久,甦醒過來。感念姑娘的救命之 恩,遂吩咐下人備下酒飯款待姑娘。
交談 中,曹植得知姑娘名叫漁姑,住在魚山之 上,廣通琴棋書畫,吹歌彈唱。 魚姑走後,曹植病體很快康復,施展才 智,潛心政務,不到兩年,把貧瘠衰敗的東 阿領地治理成了一個強盛的富庶之鄉。
然後,曹植開始思念漁姑,就到魚山腳下尋 找。魚山腳下的村民卻說,這裡沒有叫魚 姑的姑娘,只是山頂有座漁姑廟,供奉著漁 姑娘娘。曹植在山頂見到一座雕樑畫棟, 建築別致的廟宇。廟門之上,懸有醒目 的“漁姑廟”的匾額,進得殿門,正中立著一 尊塑像,和兩年前為他治病的漁姑一模一 樣。
曹植聽山下村中老人們講,這位漁姑 姑娘是玉皇大帝的義女,掌管著天下魚族, 每年桃花汛期,四海江河的魚兒便成群結 隊地順著河水到魚山朝拜漁姑。後來,漁 姑被召回了天庭。人們為了懷念她,便在 山頂建起魚姑廟。曹植為報答漁姑娘娘 的救命之恩,重修了廟宇,又掛了金身。曹 植還在廟院附近的羊茂台上,蓋了幾間茅 草房,經常住在這裡讀書寫詩,希望能再見 到漁姑。

泰山行宮

關於曹廟泰山行宮廟的修建,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姜子牙築壇封神,黃飛虎被封為東嶽大帝。他於妹妹碧霞元君爭奪泰山的至高點,二人定於第二天開始登山,誰先登上泰山極頂誰為勝。豈料,當天晚上碧霞元君就讓哪吒把自己的繡花鞋用石頭壓在了玉皇頂上。第二天凌晨,他們從山腳下出發開始登山。黃飛虎動作利落,天剛放亮就跑上了玉皇頂,又從玉皇頂返回到南天門迎接妹妹。他得意洋洋地對碧霞元君說:“妹妹,你不行了吧,我已提前到達了玉皇頂。”誰知,碧霞元君卻不慌不忙地說:“算了吧,在你到達之前我早已經把繡花鞋壓在山頂上了,不信你可以到山頂上驗證一下。”黃飛虎一聽懵了,急忙調轉身又向玉皇頂奔去。到了玉皇頂以後,他急忙掀開一塊大石頭,底下果然壓著一雙繡花鞋,黃飛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傻了眼。但他仍然不甘心敗在妹妹手裡,又對妹妹說:“這次我雖然輸給了你,可我管轄的地盤比你大。為了表示當哥哥的寬宏大度,你把繡花鞋扔三次,扔到哪裡我就讓你管轄到哪裡!”碧霞元君賭氣拿起了鞋子。第一次由於用力太小,鞋子直接落在了玉皇頂上;第二次稍微用了點力,鞋子落在了黃河東岸的小泰山上;第三次她攢足了勁把鞋子扔了出去,結果落在了黃河西岸的曹廟村。所以,人們便在泰山極頂修建了碧霞祠,在小泰山上修建了碧霞宮,最後在黃河西岸的曹廟村修建了泰山行宮廟。

親家攜手進城

傳說一 次陳宗媯前去,與親家攜手進城,親家 沿途遍指山林土地店鋪字號夸富。陳 宗媯坦然自若。來到衙門,州官親自迎 接,將陳宗媯作為上賓,而親家卻被擋 門外。飯畢,陳宗媯告辭,州官派轎子 相送,親家備受冷落,餓著肚子步行回 家。見面後,親家羞愧不已,待陳宗媯 態度大變,不敢再輕視陳家,自嘆家產 雖豐,不過土鱉財主而已。

曹植顯靈護魚山

相傳1938年11月中旬,日本鬼子平田大隊從泰安出發,攻打魯西抗日重鎮聊城。魚山為泰安至聊城的重要交通咽喉。這一天拂曉,小鬼子偷偷渡過黃河來到魚山腳下,企圖順手牽羊搶掠魚山村。誰知這時整個魚山煙霧籠罩,時隱時現中有一支鐵甲軍在一個銀盔銀甲裝束的將軍指揮下,戒備森嚴,拭目以待。小鬼子一見此景,嚇的膽顫心驚,悄悄繞山而過。後來聽說有人看到那個銀盔銀甲裝束的將軍便是曹子建,他指揮著兵馬保護了魚山免遭一場生靈塗炭。人們感激不盡,每當月初旬中,逢年過節,都要到曹植墓前燒香磕頭,祭祀不斷。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可曹植在魚山百姓的心目中卻成了保護神,受到了虔誠的供奉和朝拜。

仙人足印

仙人足印位於魚山南坡一塊光滑突兀的大青石上。石上幾隻大小不一的腳窩,是傳說中的仙人足印。傳說當年八仙遊覽魚山,拜謁詩人曹植陵墓。時八仙中少呂洞賓與何仙姑兩仙,道長鐵拐李非常著急,滿山尋找,當來到南山坡時,遠遠看見到呂洞賓與何仙姑在一幽靜之處傾訴衷腸,鐵拐李急匆匆走到二人跟前,大吼一聲:“呔,大家來魚山參拜才子曹植陵,你們倆卻躲在這裡談情說愛,成何體統!”說罷,一甩手將鐵拐插在二人站立的石頭上。這樣,呂洞賓、何仙姑、鐵拐李的腳印及拐窩,便深深地定格在大青石上,雖歷經千年風雨剝蝕,今依然如故。仙人足印以西,在浴仙池的北臨、登山道的南首有仙人橋。橋身為一平面巨石,長約18米,寬3米,以西南、東北走向騰空橫架于山澗之上。橋上綠蔭鬱郁,橋南有飛流直下的小瀑,狀如銀帶,橋下流水潺潺。相傳仙人橋為魚姑去浴仙池沐浴的必經之路。前人為仙人橋題詞曰:

仙人太狡獪,鞭石竟成橋。

飲澗虹雙落,躡雲路一條。

下臨疑無地,上出即重霄。

唯有清風過,常將明月邀。

曹植賜糧救魚山

相傳有一年,魯西一帶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幹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四處逃荒,妻離子散。就在這時,曹植顯靈託夢給魚山的百姓,說是他為拯救這一方的黎民百姓,決定進行賑濟,開倉放糧。並囑咐百姓到羊茂台下排隊等候。誰知有一個名叫貪心的小人搶先來到羊茂台旁的曹植墓前,忽聽墓門一聲雷響,裂開了一條縫隙,隨即只見黃燦燦的穀粒瀑布般的流淌下來。貪心喜出望外,掙起了早已準備的口袋……一袋、兩袋,一共裝了五口袋。袋子用完了,他生怕別人發現,便用谷秸將裂開的墓縫塞住,以便回家再取口袋來盛,貪心的行為惹惱了曹植,一下子將墓門關閉,再不放糧了。而貪心裝的五口袋穀子立時變成五口袋黃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因此,後人便留傳下一句話:“破了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當然,這只是百姓對曹植的寄託而編織了一個懲惡揚善的傳說故事。其實曹植生前困苦潦倒,其墓葬也很寒傖。

曹植捉賊

傳說有一年秋天,陳思王曹植為體察民情,出外私訪。這天來到魚山腳下,忽然聽到一陣哭聲。曹植感到詫異,便順著哭聲來到了一片菜園,原來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望著凌亂的菜地悲嚎。上前一問,才知道這老媽媽無兒無女,前年老伴又去世了。老伴在世時,靠他打魚度日。老伴不在人世了,老媽媽只好在這裡開了一片荒地,靠種賣蔬菜買些糧食餬口。她在這塊地上一鏟一鏟地施肥,一罐一罐的澆水,跪著爬著鋤草,沒黑沒白地乾到如今。眼看著一棵一棵的茄子結出碩果,誰知道一夜的功夫,全給偷光了,老媽媽怎不傷心呢?

曹植聽了老媽媽的哭訴,心裡非常氣憤,很想馬上把偷菜賊捉到,狠狠地懲罰他。可是眼下正是產茄子的季節,老媽媽種的茄子,和別人種的茄子都是一樣的,就是這賊挑著茄子到集市上去賣,也很難認出哪是偷的老媽媽的茄子,所以要捉此盜賊,恐要花費些時日。可曹植還有大事要辦,一時不禁為了難。他望著十分悲痛的老媽媽,又望著這一大片茄子地,靈機一動,便計上心來。他隨即讓從人交給老媽媽一些銀兩暫時度日,又把如何捉賊的法兒悄悄地告訴了老媽媽。老媽媽化啼為笑,暗暗稱讚曹植賢明,便高興地送別了曹植。

不久,老媽媽精心照料的第二茬茄子又被人偷了。這天一大早,老媽媽便趕去告訴了曹植。曹植聞訊,急忙帶了幾個隨從,來到魚山附近唯一的集市姜單李村。他以視察集市的樣兒,在蔬菜行里捉起偷茄子的賊來。他們若無其事地逛來逛去,著意查看了許多賣茄子的小販,可就是沒有查出那個偷茄子的賊來。曹植有些失望,正欲離去,忽然看到一個漢子挑來沉甸甸的一挑茄子正要擺攤。曹植走至這漢子面前,瞅了瞅他的兩大筐茄子,順手從筐里一連抓起幾個茄子看了一看,禁不住怒上心頭,大喝一聲:“給我綁了!”隨從正要捆綁漢子,賣茄子的問道:“我身犯何罪,為何綁我?”
曹植問這賣茄子的漢子:“我來問你,你這茄子何處得來?”那漢子一愣,隨口說道:“是我自家種的呀。”曹植又問種在何處,種了多少?那漢子不耐煩地說道:“我種了多少,種在何處,與你有何關係?”
只見曹植從攤上拿起一隻茄子,指著茄蒂上的三個眼痕說道:“茄子既是你家所種,為何這茄子把上有這三個眼痕?”那漢子往茄蒂上看了一眼,笑著說道:“這有什麼,此為害蟲所咬。”曹植道:“真乃狡辯,既是害蟲所咬,為何都咬在一個地方?”漢子不以為然地說:“我便不信,哪有這樣的事兒。”
曹植道:“你拿起茄子一一看來。”漢子急忙拿起茄子一一細看,果然蒂部同一地方,均有三個明顯的眼痕。那漢子頓時傻了眼,直驚得瞪目結舌,答不上話來。曹植怒斥道:“你這盜賊,在賊贓面前還敢抵賴,要罪加一等!”漢子不知因由,可自知盜事敗露,只好束手就擒。
茄蒂上為何都有三個眼痕,原來這是曹植交給老媽媽捉賊拿髒的法兒。那日曹植離去之後,老媽媽便按照曹植的吩咐,在每個小茄子的茄把上,都用針深深扎了三個眼兒。沒想這法兒果然靈驗。

曹植在集上設下臨時公堂,在眾人面前對盜賊作了審問,讓其按市價賠償了老媽媽兩次被盜茄子的損失,向大家講了盜賊無有好下場的道理,遂將偷茄子的盜賊下了大牢。從此曹植計捉盜賊的故事,也流傳開來。

魚至魚山,朝拜漁姑

在房永貞記憶中,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魚山腳下的黃河河水中還有大量野生魚群,有時只是用水瓢簡單一舀,就能撈數隻草魚。這個曾為很多村民親眼見證的事實,也時常讓他聯想到一則祖輩流傳下來的關於“魚山”的美麗傳說。

相傳,漁姑是掌管魚族的天界神靈,她是玉皇大帝的義女,長得美麗漂亮。因迷戀世間錦繡山河下凡來到人世間,定居魚山。每年穀雨時節(也有人稱是河水進入桃花汛時),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兒會成群結隊地溯河而上,游至魚山,朝拜漁姑。魚山,便因此得名。

魚姑慕才獻稻穀

曹植才高八斗,天下盡人皆知。美女愛才,也是人之常情。從,魚山山頂上建有一座廟,叫魚姑廟,廟裡供奉的是龍王的小女兒魚姑。每年秋天,各地江河湖泊的魚都順大清河來魚山朝拜魚姑。曹植為東阿王時,常登魚山吟詩作賦。魚姑羨慕曹植的才華,常常在曹植吟詩歌賦時,為之隨風伴樂,在廟內翩翩起舞。每每此時,曹植也詩興大發,思如泉湧。這一年,魚山一帶突降水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十里八鄉的百姓忍飢挨餓,食不裹腹。時為東阿王的曹植,為此每臨魚山皆悶悶不樂。這天魚姑化作村姑與曹植攀談,知道了曹植的心事,正為老百姓的溫飽發愁。於是,魚姑連夜由大清河游到江南,到主宰江南絲米的二姐錦姑家裡,討得稻穀帶回魚山。曹植再次登魚山時,在魚姑廟前,看到了小山似的一袋袋稻穀,知道魚山一帶的老百姓有救了。曹植吩咐隨行,通知百姓到魚山分領稻穀。

從此,魚山一帶的老百姓,有了種植水稻的習慣,至隋朝,因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募工,東阿魚山有一房姓女子,遠嫁方與縣(今魚台縣) ,將魚山的稻穀種子帶去,後因種稻發了家。發家後,又購田置地,增加僱工。隨著人口的增多,缺少住處,隨築土為台,建院造屋。落成的院落儼然一個小村莊,為地理好記,欲取一莊名。房姑娘此時正盡念家鄉魚山,此院落文建在高土台上,故取名魚台莊,屬山陽郡,方與縣,至唐代寶應元年,因遷城址至魚台莊,隨改為魚台縣。傳說,現在的魚台縣及魚台大米皆源自魚山的魚姑,真正的好大米,原來就產自魚山,是魚姑施惠百姓,使稻穀遠播四方,後來有"魚台大米魚山種"之說。至今,魚山的大米品質優良,各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賴氨酸及各種微量元素及均高於其他產地,原因也許就在於此。

著名人物

陳宗媯

(guī)

陳宗媯(1854~1922年),清朝財政大臣。原名建中,字麓賓,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考中進士,初任戶部主事,補福建司主事,開山西員外郎、廣東司郎中、度支部左丞。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由河南巡撫于蔭霖保薦,任四、五品京堂候補,加二品銜擢升。回家奔喪期間,被戶部尚書張為熙專電調京,委派調查南方財政,並於上海開辦國家銀行。後任光緒皇陵監修官、大清銀行監理官。其間,曾奉旨赴日本考察財政。
陳宗媯居官清正,兩袖清風,《東阿縣誌》記載:“性情耿介,器識宏通,居官廉介自持,凡人饋送冰炭敬等,概不收受。凡辦理工程,具有節省。銀大家朋分,陳宗媯一塵不染。辦銀行,不受花紅車馬費……廉潔之聲,朝野遍知。”
陳宗媯雖為官一生,但家產並不豐富,其女兒嫁一大戶人家,自持掛雙千頃牌,對陳家頗有些瞧不起,女兒常常受到歧視,每次回家多訴苦衷。傳說一次陳宗媯前去,與親家攜手進城,親家沿途遍指山林土地店鋪字號夸富。陳宗媯坦然自若。來到衙門,州官親自迎接,將陳宗媯作為上賓,而親家卻被擋門外。飯畢,陳宗媯告辭,州官派轎子相送,親家備受冷落,餓著肚子步行回家。見面後,親家羞愧不已,待陳宗媯態度大變,不敢再輕視陳家,自嘆家產雖豐,不過土鱉財主而已。

孫秀珍

孫秀珍1929年3月5日生於東阿縣單莊鄉林馬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9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由魚山村農民房燕多收養做其子房義訓的童養媳。房燕多一家貧寒,租船在黃河上擺渡,常見乘船過往的行人懷著激動和神秘的心情談論共產黨、八路軍打日本的“新聞”。秀珍聽著這些,想像著共產黨的樣子,憧憬著窮人翻身解放的日子。時間長了,她認定共產黨、八路軍是為人民打天下的隊伍,她盼望著共產黨、八路軍來到她身邊。1943年初,我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來到魚山一帶。不久,東阿縣委、抗日政府在魚山一帶組織農會,實行減租減息,發動民眾抗日,14歲的秀珍帶頭參加了農會並很快成為農會的積極分子。隨著農會和抗日活動的深入,孫秀珍逐漸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才不會當亡國奴,窮苦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傍晚,敵人將孫秀珍、房義興、王蓮英三人從獄中提出,解至偽警察局院內。晚上12點,偽督察長姚緒烈、偵緝隊班長房燕義奉局長孟振魯之命,分率20多名士兵將孫秀珍、王蓮英和房義興先後押出。陰森可怖的黑夜中,孫秀珍、王蓮英兩同志被捆綁在敵人中間。孫秀珍同志邁著從容步子,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敵人將她二人押至城南公路西側楊樹林內事先挖好的坑前。秀珍看著黑洞洞的坑,抬起清秀的臉,眼中跳動著憤怒的火焰,猛然向前邁出一步。姚緒烈及其身後的士兵驚恐地向後退著,秀珍同志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死只能嚇唬你們這些怕死的東西。告訴你們,在我們共產黨是不怕死的,怕死也幹不了共產黨。今大我死在你們這伙狗東西手裡,親人和後代還當共產黨,還得和你們這些壞蛋斗……。”姚緒烈從驚慌中回過神來,大聲命令士兵 “快!快!趕快給我活埋。”“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這聲音衝破漆黑孫秀珍同志為人民獻出了年輕生命,訊息傳來,魚山人民悲痛萬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