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í
部首:髟,部外筆畫:3,總筆畫:13
五筆86&98:DEBB 倉頡:SHPD
筆順編號:1211154333525
四角號碼:727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AE2
【讀音】dí dí ㄉㄧˊ ㄉㄧˊ
【釋義】方言。假髮,假髻。
【示例】武安 落子《借髢髢》:“四姐:要是有了髢髢戴,大會上一走笑迷迷。”
相關詞條
-
加髢
加髢是朝鮮半島古代婦女佩戴的一種假髻,一般是把假髮編成髮辮,弄成盤狀戴上,有多種不同的樣式。
歷史 禁加髢 圖片 參見 外部連結 -
借髢髢
借髢髢 河南墜子傳統曲目。短段。一七轍。該唱段沒有曲折的情節,以三嫂、新婦的對話為主體,圍繞著“要借”與“不借”做文章。語言結構採用了河南墜子喜用的重疊...
詞語釋義 相關劇目 唱詞 -
髢
髢 dì形聲。字從髟從也,也亦聲。“髟”意為“長而多的毛”,“也”意為“雙向、多向延伸”。“髟”與“也”聯合起來表示“人工接長的頭毛”。本義:假髮。
-
鬒髢
拼音:zhěn 注音:ㄓㄣˇ 解釋:稠黑的發髢。
-
髲髢
解釋:亦作“髲鬄”、“ ”唐 ”
-
鴉鬟蟬髢
鴉鬟蟬髢,漢語詞語。
簡介 詞語分字解釋 -
平調落子
簡介歷史發展落子《借髢髢》 武安落子原名蓮花落 ,清末由武安民間流行的"花...劇目 武安落子有傳統劇目一百五十餘出,代表性劇目有《借髢髢》、《呂蒙正趕...演花旦戲,唱做俱佳。拿手戲有《裴秀英告狀》、《抱靈牌》、《借髢髢...
歷史淵源 平調簡介 落子簡介 著名 平調、落子表演藝術家簡介 -
韓服
名稱及特色韓國民族服地位朝鮮民族的傳統服飾古稱高麗服。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分裂成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與大韓民國(南...
名稱及特色 歷史發展 平民服飾 士族常服 宮廷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