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該鎮組建於1981年,當時屬於市民鎮,只管市民不管農民。1986年由白北關鄉劃出7個村,下堡鎮劃出1個村,屬高陽鎮管轄,鎮政府駐高陽村。2001年鄉鎮撤併時,將原白北關鄉的16個村和原高陽鎮的8個村進行合併,白北關鄉撤銷,形成現在的高陽鎮。西部賢者為山區地,中部高陽為半山區,東部為平原地帶。
經濟狀況
煤焦企業方面,現有煤礦3座,年生產能力39萬噸,洗煤焦化廠47個,耐火材料廠4個.
農業方面,全鎮共有耕地面積42270畝,糧食產量2007年達11552噸,其中小麥3739噸,玉米6469噸,高粱239噸,穀子48噸,其他1057噸。發展日光節能溫室1000棟,規模養殖小區15個,雞存欄達48萬隻。投資1.4億元,建成山西省高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現入園企業15個。06年國家農業部命名園區為全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經濟指標,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91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86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26元,工商稅收完成15144萬元,其中,國稅10200萬元,地稅4944萬元。
交通運輸
孝柳鐵路、介西鐵路、340省道、340連線線、孝午公路、白枝線、薛三線在高陽鎮境內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
社會事業
全鎮有國中兩所,職業學校一所,國小16所,標準化衛生所15座,老年活動中心2所,供市內人口吃水站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