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該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陽丘寺、古龍山文化遺址等八景。高寺古有“秀才之鄉”之稱,今有“教育名鄉”美譽。該鎮民風淳樸、民習勤苦、人尚氣節、家好詩書,擁有農民詩人近千名,出版有《高丘聳翠》等五本書刊。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該鎮培育了天源酒廠、竹器皮具廠、玉米油精煉廠、天馬油漆廠四大近農龍頭企業和白吉饃、製鞋、果坯、沙發、麵粉、粉條等六大加工群體。2004年上半年引進、改擴建項目25個,總投資1.978億元,到位資金5034萬元。其中,浙江省桐鄉市王建林投資1.5億元的河南姿雅紡織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27畝,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生產規模達兩萬錠,可解決2000人就業問題,年可創利稅7000萬元。高寺鎮,四川樂至縣,離樂至縣城約20公里,那裡的人們靠種植水果發家致富專門設立美國油桃.五星枇杷培育基地還有梨子和核桃也比較出名高寺鎮老街村鳳凰山麓。山體南北走向,侏羅系蓬萊鎮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層,海拔526米,相對高度75.2米。山間綠樹成陰,鬱鬱蔥蔥。約半公里有川鄂公路與資(陽)樂(至)公路相匯,山下資樂路橫穿而過,交通便利。
清乾隆版《樂至縣誌》載:“觀音寺,城西四十里,明成化十年(1474)建修”(舊寺在老街腳下),毀於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間選址復建。相傳,遂州官夫人患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一日,有婦前去治病,立起沉疴。州官問訊,婦人答曰:“家住樂至高寺場,姓觀”。言畢,轉瞬間不見蹤影。州官頗感神異,即赴高寺探聽,經人提醒,認為是觀音化身,即捐百銀千兩,委託地方人士,選址,重建觀音寺。廟前建有佛塔一座,廟後古黃林樹三株,排成“一”字形,俗稱“治排坊”,“觀音三姊妹”。廟旁石梯108級,曲折直上高寺老街。道旁樹木茂盛,風景優雅。寺經清代、民國和人民共和國時期,屢有興衰,本世紀80年後期,中共和各級政府落實宗教政策,信眾組成管理委員會,募集資財,重振古寺風貌。
觀音寺現有僧人3人,居士635人,其中縣外居士3000人,信眾萬餘人。建有觀音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天王殿、老殿等5殿,建築面積1013平方米。主塑如來、大勢至、觀音、文殊、普賢、韋馱等佛菩薩像78尊,其中木雕觀音2尊、玉佛5尊、石刻3尊。無不造型生動,神情栩栩如生。生活區建築面積637.6平方米,有廚房、食堂,一次可容300人進餐,有招待所,可容百人住宿。觀音寺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定期舉辦廟會。每年二月、六月、九月十九日,舉辦盛大的觀音法會,遠近香客絡繹不絕,香火旺盛。每到三四月間都會舉辦桃花會,各地遊客都慕名而來,7月是油桃和梨子成熟的季節,那時可以到田地里細細品嘗並享受大自然的風光,那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