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上湖燈彩

簡介

上湖燈彩是江西省高安市上湖鄉在民間自古流傳下來的以紙紮燈為道具而載歌載舞的一種傳統表演藝術。它主要集中在塘南村和丁家村一帶。每隔五年就會於正月初一到十五表演大型燈彩盛會—“鬧花府”組燈,其中表演最多的是茶燈、蚌殼燈、板凳龍、獅子燈和龍燈。平時地方舉行大型慶典活動,也會調度上湖燈彩參加演出。

高安燈彩種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跑馬燈、蚌殼燈、茶燈、日月燈、鯉魚燈、流星燈、猴子跳圈、麒麟燈、象燈、採蓮船、板凳龍等。蚌殼燈流傳極廣,由兩人共舞,蚌為女旦,翁為男醜,表演簡單的情節。板凳龍滑稽搞笑,就是在一個類似板凳的三腳架上放置一條紙紮的“泥鰍龍”,三腳架的板凳能上下左右轉動,表演時兩個小旦在前,一個小丑在後,三人同時高舉舞動。獅子燈俗稱“揚獅子”“打獅子”。龍燈表演陣容龐大,鞭炮與鑼鼓齊鳴,村里出龍之後,龍燈表演還要挨家進戶、訪問同族。

歷史淵源

高安自古歌舞昌盛,燈彩盛行。漢武帝元光四年(公元131年)建成侯劉拾於縣城東側建有“金沙台”一座,專供宴集歌舞之所。據明正德《瑞州府志》記載:“宋三劉先生故居祠堂……酒禮邑人,歌舞盛事……”,宋三劉是指北宋史學家劉恕父子三人。據明崇禎十年(公元1638年)《瑞州府志》“高安燈節自十一至十五日止,張燈門屏街市,伴以笙鼓,小兒則擎蓮花魚龍諸樣燈遊戲。”據清同治《高安縣誌》記載:“上元日燈節,初一到十五止,結竹枝為燈棚或球燈,紗燈陳設屏間。有以簫鼓,小兒所擎者,則又雜用鼓刀、蓮花、魚、龍、獅、象諸樣時燈,遊戲街衢,神廟則裝樓台、人物、鰲山,並放花炮,兢嘗玩焉。”

據《高安戲曲志》記載:民國初期,高安灰埠、上湖、獨城等鄉村出現了一批玩燈彩的佼佼者。他們由春節玩燈發展到慶賀玩燈,平時有辦喜事的人家,為了講排場、湊熱鬧,便專門請他們上門演唱。當時演唱得最好的有灰埠鎮諶煥庭一夥,上湖鄉塘南村楊聚之一夥和上湖鄉彭村彭輝油一夥。他們名聲遠揚,每逢節日、廟會或喜慶日,便常有人來請去演唱。

基本內容

高安燈彩種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跑馬燈、蚌殼燈、茶燈、日月燈、鯉魚燈、流星燈、猴子跳圈、麒麟燈、象燈、採蓮船、板凳龍等,茶燈和板凳龍載歌載舞,其他燈彩只舞不唱,有的燈彩有人物有故事。每入夜,笙簫鼓樂,歌吹連雲,燈影連陌,舞姿兢艷。常走村串戶有遠達一、二十里者,每每通宵達旦,熱鬧非凡。表演板凳龍、龍燈、獅子燈、蚌殼燈、茶燈、採蓮船、布獅子等。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和傳承上湖燈彩這項寶貴的傳統表演藝術,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已採取了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相信上湖燈彩這支珍稀的民間藝術之花,能夠在地方政府和民眾的澆灌培育之下,花開常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