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楫

高作楫(1906—1988),福建晉江安海高厝圍人,他30多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積極開展對外聯繫,宣傳貫徹黨的僑務方針政策,廣交朋友,為建設僑鄉,繁榮僑鄉經濟,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為祖國的統一,作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時就讀於安海養正國小,民國10年(1921)因家貧輟學,迫於生計,南渡菲律賓怡朗謀生。先後在怡朗、黑人省、古島等地的華僑商店、民信局當過店員、會計、帳房、經理等職。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向中國侵略時期,作楫在怡朗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經常同進步青年店員、教師聚集一起討論祖國的形勢,關心祖國的命運。1935年,在怡朗和陳曲水(南安人)、鄭仕美(安海人)等人發起組織“怡朗華僑抗日救亡籌備會”,被選為主席。從此,他不遺餘力地開展宣傳抗戰,團結擴大抗戰力量,於1936年正式成立“怡朗華僑抗日救亡會”(簡稱“救亡會”),是菲律賓較早的救亡組織,會員有130人。並創辦《民族鬥爭》周刊,擴大抗日宣傳,影響日深。他們廣泛地團結各階層華僑,把抗日救亡運動推向新的高潮。抗日戰爭期間,“救亡會”曾先後輸送3批會員20多人,到延安“抗日大學”、“陝北公學”參加學習,其中第三批則直接送到新四軍去。這些同志有的在抗日戰爭中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有的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倖存下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大都擔任重要職務。1955年,作楫毅然放棄在南洋的優厚生活,回歸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30多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積極開展對外聯繫,宣傳貫徹黨的僑務方針政策,廣交朋友,為建設僑鄉,繁榮僑鄉經濟,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為祖國的統一,作出貢獻。作楫回國後,歷任安海鎮僑聯主席,晉江縣僑聯副主席、主席,泉州市僑聯常委,省僑聯委員,晉江縣人民代表,縣政協常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縣僑聯名譽主席。1988年2月25日,高作楫在安海故居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