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驅鬼逐神的方式。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涼山彝族畢摩為病人治病時,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一個竹簸箕,畢摩大叫 ”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鍬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彝族另一種巫師蘇尼在驅鬼時,在火塘邊擺許多樹枝貢品,他繞火塘而行,一邊敲羊皮鼓,一面請各位山深神降臨,隨後突然把一個陶罐口打開,說:“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說完立即把口封住,並喊:“害人的鬼,我要燒死你!”說完,蘇尼把陶罐中鬼倒進火塘,並說:“鬼阿,你等著吧,到竹筐能盛水時,你再回來。”還有:紙船明燭照天燒、婚禮上用箭射新娘、邁火盆等等,漢族的驅鬼巫術後來許多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於凶死者。黎族對凶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複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靈魂謎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屍,或以木樁釘屍,目的是讓凶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2、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驅鬼逐神的方式。避邪物一般裝飾在建築物上、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門或牆上印有許多石灰手印紋,據說這是一種打各鬼的姿勢,鬼會見而生畏。在門楣上掛刀、劍、鋸、羊角等也可避邪。鄂倫春族在 “仙人柱上懸掛野豬牙、熊鼻;侗族在門上掛狗頭,以狗護家。苗族在門上掛有米篩和漁網,認為米篩象徵眼睛多,能識破鬼的行蹤,魚網則是捉鬼的工具,鬼見了便會避而遠之。圖騰也是一種避邪物,彝族多在門上畫一隻虎。我國西北和歐洲地區常常掛馬蹄鐵。漢族的護身符、鬥神鎮宅寶劍等都是避邪物。
驅鬼逐神的代表之神
中國古代有一種象徵驅鬼逐邪的鬼神—鍾馗,傳說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長安應試,鍾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迭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鍾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於是德宗下昭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並用狀元官職殯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後,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於階前。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驚醒後得病。病癒後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鍾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相關詞條
-
黑無常[《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黑無常,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三關。
-
羅剎[《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羅剎,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四關。
-
魅[《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魅,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一關。
-
白無常[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白無常,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三關。
-
魎[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魎,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一關。
-
黑無常[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黑無常,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逐邪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三關。
-
魑[三國殺驅鬼逐邪模式武將]
魑,是游卡桌遊推出的遊戲《三國殺》中模式驅鬼除妖中的武將,位於該模式中的第一關。
武將信息 武將技能 -
巫師逐邪圖
《巫師逐邪圖》是信陽長台觀1號楚墓出土彩繪錦瑟上的局部圖案,表現的是戰國時期楚國巫師在作法的情景之一。 外形尺寸:畫面殘長15厘米,寬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