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燦

馬錦燦

香港的商業繁榮在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的,最早馳騁於香港商場的風雲人物中有一位叫馬錦燦,他以“搏”的方式,從炒賣黃金開始發跡,然後開設銀號,進軍地產。他在經營中以銳利的眼光,抓住機會,人棄我取,百發百中,獲得了巨大財富,從而晉身超級富豪的行列。

基本信息

簡介

據有關資料,馬錦燦家族持有大生地產超過五成的股權,家族擁有大生銀行,另外還持有大批商住物業,擁有的財富估計逾10億港元。馬錦燦在20世紀50至70年代間叱吒香港商界,為香港的繁榮作出貢獻,於1953年 榮獲英女皇加冕獎章。

個人經歷

馬錦燦原籍潮陽,1909年出生於一個小康之家,共有7兄弟和7姐妹,父親是小商人。13歲那年他在家鄉潮陽中學讀中學一年級,因為父親突然去世,他只好棄學出外打工賺錢維持生計。一開始,他到汕頭市一間銀號當雜工。勤奮好學的馬錦燦,工余便在銀號中跟班學習炒外匯和黃金,幾年後他便摸清了炒外匯及炒黃金的竅門,還成了炒黃金的行家裡手,也為他走上商界創立自己的事業掘得了第一桶金。

當時由於時代局限,資訊十分不發達,外國金價又常變動,價格變動的訊息又要隔一段時間才傳到內地。馬錦燦利用計算好的本領,加上訊息靈通,他低入高沽,賺取差價。當年他還不到20歲,每天炒黃金出入的數額已達數十萬元。到1930年,年僅21歲的他與弟弟馬錦暖合資在汕頭設立了有發銀莊。

苦心經營

“有發銀莊”在馬錦燦兄弟的苦心經營下,業務有了長足進展。後來,馬錦燦覺得汕頭偏處一隅,始終不及為東西貨運的樞紐及金融中心的香港,於是便到香港進行業務考察,認為香港更有發展前途。1936年,他攜帶妻兒遷居香港,第二年創辦了大生銀行,自任經理,由於得到在港鄉親的支持,他的業務可謂一日千里,數年之後,分行遍及上海、廣州、澳門、汕頭等地。20世紀50年代開始,馬錦燦已致力於把業務多元化,參股於 華人銀行、香港汕頭商業銀行、風行 汽車、遠東保險、亞洲保險、安光企業公司等,並大量投資於物業。

投資眼光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間,可以說是馬錦燦風頭正旺並長久不衰的時期。這期間,他以獨到的眼光,有的放矢地發展自己的事業,而且每一項投資都給他帶來豐厚的利潤,也對香港商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在1954年至1964年前後十年間,由他策劃興建的樓宇多達30幢,總值逾1億元,若以現今的價格計算則超過七八十億元,其中香港北角的五洲大廈、羅便臣道的錦園花園大廈等,都是他當年的代表作。從這些物業便可以看出他當年在香港建築及地產界中所扮演的相當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他的大生銀行的業務也有很大的進展,總行由西區文鹹西街遷至德輔道中130-132號,另外在北角及九龍彌敦道增設了分行.

在投資地產業上更顯示了馬錦燦銳利的眼光和遠見。1967年,香港由於受大陸“文革”影響,有錢人紛紛拋售物業移民,但是馬錦燦卻不斷地買地,僅在新界就購入農地逾千萬平方米,當時的價格很便宜,每平方米只是數仙。他看得很遠,他的看法是市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飽和,政府一定會收購農地建立衛星城安置居民,後來恰恰如此,他的逾千萬平方米的農地為他帶來了乾百倍的獲利。1968年他成立了大生地產發展公司,並於1973年轉為上市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了出租物業、貨倉經營,以及物業投資等,表現十分出色。

進入80年代以來,大生地產仍處於業務的高峰期,雖然遭到了邱德根家族美迪臣證券和星洲聯合工業的兩度收購挑戰,馬氏家族奮起還擊,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對手。

逝世

馬錦燦於1984年因心臟病逝世,次子馬清忠及四子馬清偉分別接了他的班,成為家族的領頭人。馬錦燦的兒女們曾經這樣分析過父親的成功因素。現任大生地產主席的馬清偉說:“父親有天生的記憶力,過目不忘,計數快而準,一般生意虧本或賺錢,很快便可以盤算出來,他從來不用記事簿。我最佩服他掌握地產高低潮的心得,每次低買高沽,幾乎百發百中。父親最大的嗜好是賺錢,做事事必躬親,經常親自到市場打點,他對夥計的要求十分嚴格,但並不薄待夥計,很多夥計跟了他數十年。”馬清偉還說:“培訓兒子繼承家族事業,父親要我們從底層學起,在掌握了作生意的竅門,才放心全盤讓我們搞。”

看來,馬錦燦家族的事業正在後人的努力下繼續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