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業[原英國駐喀什噶爾總領事]

馬繼業[原英國駐喀什噶爾總領事]

馬繼業,英國人,本名喬治·馬卡爾特尼(George Halliday MaCrtney,1867年1月19日-1945年5月19日),又譯作“馬略里”。生於中國南京。1889年考入印度英國政府。母為中國人,父是中國駐英使館參贊馬格里爵士。 光緒十六年(1890)夏,參與英國派遣的“特別考察團”,從不列顛印度的軍事中心西姆拉出發,到帕米爾高原附近的國家進行活動。他略通華語,1911年任英國駐喀什噶爾領事,他干預當地政治,刺探情報,搜掠文物,給英國插手新疆問題提供了情報,也使新疆的一批文物流失海外。

基本信息

簡介

英國人,生於中國南京。1889年考入印度英國政府。次年被派往新疆。1910—1918年任駐疏附總領事。母為中國人,父是中國駐英使館參贊馬格里爵士。

生平

馬繼業,以替乾隆祝壽為名開始了訪華之旅的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外交官馬嘎爾尼的家族成員。其父馬格里為晚清著名的洋人外交官,為中國駐英國使館服務33年。太平天國動亂期間,一位貴族家的女子被馬格里收留,兩人結婚,生的孩子正是馬繼業。馬繼業在南京生活到10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他在中國被稱為“洋鬼子”,到了英國被稱為“中國豬”,所以馬繼業終其一生,在他任何寫作中不提及他的母親。

馬繼業曾為英屬印度政府服務,因語言才能優秀引起上司重視。1890年,馬繼業擔任英國軍官揚哈斯本的隨員和翻譯,從克什米爾出發,先在帕米爾地區進行非法測繪,後進入塔里木盆地活動。在新疆,馬繼業親身參與了國際關係史上著名的英俄地緣政治大角逐。

英國希望在新疆建立常駐外交機構,但當時中英之間的任何條約都沒有給予英國這個權力。這時,馬繼業流利的漢語和對中國文化的熟悉起了作用。他與新疆南部的中國官員廣泛交往,處處按照中國官場的禮節行事,用筷子吃飯,用燕窩請客,打千作揖,對著出殯的隊伍跪拜;他懂得衙門幕僚對官員的影響,與他們建立了友好關係。這樣,當地中國官員承認了馬繼業“英國遊歷官”的身份。1898年,這個“遊歷官”提出新疆阿克塞欽地區邊界方案,將大片中國領土劃入英屬印度,這條線由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向清政府提出,被稱為“馬繼業-竇納樂線”。此線埋下了中印西段邊界爭議的禍根。

到1908年,風雨飄搖中的清朝中央政府在英國壓力下,同意英國在喀什噶爾設立領事館,該館在1911年升級為總領事館,馬繼業升為首任總領事,直至1918年退休。英國通過該館,積極對新疆滲透擴張,扶植“東突”勢力,挑撥喀什地方政府與新疆省政府以及新疆地方政府與中國中央政府的關係,成為20世紀上半葉新疆動亂的一個重要策源地。

1914年,馬繼業仿效沙俄在新疆引誘中國居民入俄籍發展“俄僑”的行為,在短短半年內發展了600多名“英僑”,甚至試圖把在新疆的數千阿富汗僑民也收入英國國籍。他還曾上書英印政府,要求出兵喀什噶爾,以“保衛英國的利益”。1918年,他主持散發鼓吹世界各地穆斯林獨立建國的《獨立宣言》,他發展的“英僑”買買鐵力汗在庫車以“殺盡漢人,收復領土”為旗號圖謀發動武裝叛亂分裂祖國,被地方當局鎮壓。此外,馬繼業還支持斯坦因、馮·勒考克等“探險家”在新疆和敦煌大肆掠奪中國文物。1913年,英國國王封馬繼業為爵士。1918年,馬繼業離開生活了28年的喀什,前往當時的俄屬中亞,支持白衛軍反對布爾什維克。後來他回到英國,1945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