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簡介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馬橋鎮堅持以產業園區建設為中心,把握新生小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服務能力提升工作主線,以建設綠色化工新城和生態宜居小城市為目標,全力推動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16年,全鎮實現GDP收入1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2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622億元,利潤22億元,稅收15.8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4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483元。201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70億元、利潤11億元,稅收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40%、4.5%、14%。
先後被列為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高水平綜合發展鎮、全國深化投融資搞個試點鎮、山東省首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全省十個新生小城市建設試點鎮。
歷史沿革
清代屬正德鄉。1928年為四區。1947年為岔河區。1950年為四區,1956年11月撤區,分為北營、馬橋、北嶺鄉,1958年9月改為衛星第十一公社。1984年改為馬橋鄉。1991年10月改為馬橋鎮。
地名由來
馬橋,原名“馬車橋”,位於馬橋村。馬橋村“橋連橋,橋通橋、橋依橋,橋上橋、單孔橋、三孔橋、橋橋別致”。在馬橋村8平方公里的村中,分布著21座橋涵,實屬罕見。公元前517年,孔子去齊,適狄水,返魯途中至此,陷於阜水,以馬駕車而過,後人建橋,名曰:“馬車橋”。橋旁立碑記載:“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一車兩馬經過此地,而馬車橋亦名。”從此馬車橋世代聞名。
行政區劃
馬橋鎮轄:52個村委會,分別是辛莊、齊馬、胡馬、馮馬、北一、北二、北三、南營、東圈、西圈、小莊、康楊、西孫、馬橋、前金、後金、姜家、紅廟、五莊、北嶺、羅道、祁家、東岔、西岔、北岔、張莊、碼頭、陳一、陳二、陳三、段家、羅家、西史、東揚、黃郭、小王、順河、姚郭、宗崔、南郭、東潘、西潘、滕寨、前薛、中薛、後薛、辛橋、木佛、郝寨、南薛、馬辛、宰相。
經濟形勢
全鎮經濟在科學和諧發展的前提下,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16年,馬橋產業園被確定為齊魯化工區“一區四園”之一,堅持“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帶動戰略,依託金誠、博匯兩大龍頭企業,不斷拓展延伸以MZRCC聯產工程為主的石油煉化產業鏈條,以丙烯、環氧丙烷為主的聚氨酯精細化工產業鏈條,以ABS、尼龍66等為主的聚醯胺產業鏈條,以生物醫藥、高端製劑、醫藥研發、現代健康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健康醫藥產業鏈條,通過最佳化配套、強化服務引導,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金誠石化連續9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海力化工入圍2016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6年11月,馬橋鎮入圍“2016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社會民生
全鎮社會事業發展迅猛。中國小整合為兩處市級規範化學校,投資800多萬元的北營國小已建成使用,併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投資1000餘萬元進行擴建的中心學校力爭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1500萬元興建的桓台縣第二人民醫院,在全縣最早完成智慧醫療網路連結,已成為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的鄉鎮醫院之一;建成使用馬橋公園、馬橋植物園、北營休閒園,成功舉辦馬橋鎮牡丹展及攝影大賽,馬橋鎮文體中心正在建設中,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文化教育
52個村先後全部建成村級文化大院,其中,後金文化大院建成後,每年接納省、市各藝術團體演出,成為全縣最大的村級文體活動中心。陳二村何玉九表演的“百年猴戲”先後被新華社、光明網報導,榮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何玉九被評為“桓台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繼承人”;姜家村張樹義自編自導自演《贊馬橋》多次登上舞台表演,其特色節目《嘩啦桿》榮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樹義被評為“桓台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繼承人”。玻璃畫、書畫裝裱等民間藝術技術精湛。2016年桓台縣元宵伴玩中,“幸福馬橋”、“百年猴戲”、“吉祥嘩啦桿”獲得“最佳演出獎”。
全鎮共有圖書館室20處,藏書20萬冊,各種報刊雜誌百種,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100%。
2017年,全鎮幼稚園9處;中國小5處,全部為省級規範化學校。
2016年9月9日,馬橋鎮首屆金誠教育基金頒獎大會舉行,200名學生、38位教育工作者、24名優秀班主任總計領到19萬元的現金獎勵,另有5萬元用於資助困難學生。
獲得榮譽
2005年2月被國家統計局表彰為“全國高水平綜合發展鎮”;
2005年3月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首屆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
2005年9月先後被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文明村鎮”、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
2006年4月份又被評選為“山東十大名鎮”;
2011年6月,被省人社局、住建廳評為“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2016年9月,被省住建廳表彰為“山東省新生小城市建設試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