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台社區居委會

村莊由來 2004年村改居,改稱馬家台社區,土地總面積85.5公頃,其中住宅面積12.2公頃,工廠企業建設用地24.5公頃,耕地面積6.8公頃。 2004年經濟總收入927萬元,人均5990元。

村莊由來 據《嶗山縣地名志》載:相傳明永樂年間,馬氏祖由雲南大槐樹裡頭遷此建村。因村建在高台上,冠姓氏故名。
政區人口 社區位於街道駐地西南3.5公里,小水河北岸,北依黃埠嶺,南臨丹山嶺,東與彭家台、杏杭社區相連,西與丹山、小水社區接壤。2004年村改居,改稱馬家台社區,土地總面積85.5公頃,其中住宅面積12.2公頃,工廠企業建設用地24.5公頃,耕地面積6.8公頃。有居民510戶,1356人。
經濟狀況 該村是有名的水果之鄉,1964年全村有果樹3.6萬餘株,果品總產量20.6萬公斤,到1984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全村果樹仍有1.1萬餘棵。二十世紀80年代村中搞起工副業,組織了建築隊,辦起選(羊)毛廠,後建起磨光廠。丹山工業園的建立,為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創造了區位優勢,1996年引進日資派斯時裝公司,之後相繼引進綺麗、成革等5家外資企業和1家內資企業森泰達,契約利用外資114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350萬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現有民營企業4家,建築企業4家,個體工商戶39家,運輸專業戶31家,年總收入800餘萬元。2004年經濟總收入927萬元,人均5990元。
社會事業 1978年三村聯合建起三台國小,1999年投資200萬元在村北華仙路南側新建三台國小,達區級規範化學校;1985年建起幼稚園;有衛生室2處;舊村改造工程已經啟動,已建居民樓3座;硬化了進村路。2004年,參加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802人,參保率96.1%;有1265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