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明紀念堂

馬在明紀念堂位於南區沙涌村,建於1933年,是香港先施公司創辦人馬應彪為紀念先父馬在明而建。 馬應彪(1861~1944年),乳名馬味。 1900年,馬應彪抵達香港,會合鄭乾、陳霞、歐彬、黃煥南等澳洲歸僑,在皇后大道中,創立香港先施百貨公司並任司理、監督。

馬在明紀念堂位於南區沙涌村,建於1933年,是香港先施公司創辦人馬應彪為紀念先父馬在明而建。紀念堂坐北向南,總占地面積約8100平方米。
紀念堂規模頗大,正門為四柱三間三樓坊。進門中央置有一重檐八角攢尖頂的"在明亭",其後置有三座不同國家風格,各具其本身特色的建築。正中為仿義大利式的兩層建築"一元堂";左邊有仿英國式的三樓建築"馬公堂";右邊有仿西班牙式的三樓建築"婦兒院",現"婦兒院"改為"沙涌先施學校"。校內還置有娛樂設施供學生娛樂。
馬應彪(1861~1944年),乳名馬味。南區沙涌人,香港先施公司創始人。少時家貧,1880年赴澳洲,初在礦山淘金,繼種蔬菜,後設小肆於雪梨出售蔬菜。1890年開永生、永泰生果欄。1895年在香港開華信莊及永昌泰金山莊,經營出入口貨物,併兼辦僑匯。1900年,馬應彪抵達香港,會合鄭乾、陳霞、歐彬、黃煥南等澳洲歸僑,在皇后大道中,創立香港先施百貨公司並任司理、監督。1882年從澳洲回國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在省澳輪渡中,以唱聖詩傳教為名,宣傳革命,喚起民眾。辛亥革命後,曾任廣東都督府庶務長,財政廳總參議,中山模範縣訓政委員兼財務組主任。後因民國政治不修,棄官回港任先施公司總監督。馬應彪從商之餘,在1915年捐款救濟兩江水災,以後天津發生水災,他又任籌賑會主任。又任廣州紅十字會主席,廣州方便醫院、光華醫院、廣東公醫院、中山惠愛醫院經理,香港雅麗氏、何妙玲醫院財務主任,創辦中山岐江醫院並任主席。並在沙涌把自己的祖居改為"在明私塾",倡辦沙涌婦女學校、幼稚園,興建沙涌公園,修築街道。又任石岐世光國小(含女子學校)、民生等學校校長,中山女子師範建校董事、廣東女子學校校董。又捐資廣州嶺南大學併兼任校董,捐資石岐縣立中學(今石岐一中)建課室,造福桑梓。1944年7月卒於香港,享年8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