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理論問題聚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理論問題聚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理論問題聚焦》是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圖書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為基本依據,遵從教材的章節順序,立足於教材的教學知識點和疑難問題,以問答的形式、談話的方式,對馬克思主義原理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

目錄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2.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

3.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4.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理論來源是什麼?

5.馬克思主義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6.什麼是世界觀?

7.什麼是方法論?

8.什麼是價值觀?

9.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為什麼?

10.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為什麼?

11.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什麼?

12.青年大學生如何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13.大學生如何做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14.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學術著作包括哪些?

15.《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6.《德意志意識形態》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7.《共產黨宣言》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8.《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9.《資本論》是如何成書的?

20.《資本論》是研究什麼的?

21.如何理解《資本論》中關於政治經濟學階級性的觀點?

22.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寫作中運用了什麼方法?

23.《資本論》的結構體系是如何安排的?

24.《資本論》的主要歷史意義與貢獻是什麼?

25.《哥達綱領批判》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26.《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哲學是什麼?

2.哲學就是世界觀,這種說法正確嗎?

3.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如何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4.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5.在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時,哲學史上有兩個根本對立的派別,它們是什麼?

6.在回答“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時,哲學史上一直存在哪兩種基本的觀點?

7.在回答“世界可知否”的問題時,哲學史上有哪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8.凡是承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學就是唯物主義,這種觀點正確嗎?

9.唯心主義的觀點有哪兩種基本類型?能否列舉相關的有代表性的哲學觀點加以說明?

10.為什麼說唯心主義哲學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

1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1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13.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科學之科學”,這種說法對嗎?

14.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後,哲學史上出現了哪兩種對立?

15.如何理解哲學上的物質的概念?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關於具體的物質形態之間的關係怎樣?

16.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具有哪些重要的理論意義?

17.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舊唯物主義都是“半截子”唯物主義?

18.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嗎?

19.人的意識有物質性嗎?

20.凡是物質都是運動的,凡是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這說明物質和運動有著怎樣的關係?

21.“阿基里斯永遠趕不上烏龜”是誰提出來的命題?這個命題的錯誤在哪裡?

22.“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這句詩詞體現了什麼樣的哲學道理?

23.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卻說:“人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相關哲學原理分析這兩句話?

24.“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時間的什麼特性?

25.何謂“本原”?

26.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其實踐意義?

27.為什麼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28.為什麼說實踐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9.如何理解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係?

30.“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句話體現了什麼樣的哲學原理?

31.魯迅說過:“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隻眼、長頸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隻,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說明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32.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曾說過:“心不在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怎樣的作用?

33.辯證法就是詭辯論嗎?

34.何謂“形上學”?

35.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表現在哪些方面?

36.唯物辯證法的兩個基本點、三大規律、五對範疇分別是什麼?

3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反映了什麼樣的哲學道理?

38.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這句話反映了什麼樣的哲學道理?

39.恩格斯說:“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麼都不存在。”這句話反映了辯證法中的什麼原理?

40.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新事物為什麼能夠戰勝舊事物?

41.發展與運動有何異同?

42.“一陰一陽之謂道”具有什麼樣的哲學含義?

43.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體現了矛盾的什麼屬性?

44.為什麼說“矛盾引導前進”?

45.“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46.矛盾問題的精髓是什麼?

47.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什麼?

48.矛盾分析法是什麼?

4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這句話反映了什麼樣的哲學道理?

50.“過猶不及”的成語告訴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什麼原則?

51.何謂揚棄?

52.何謂客觀辯證法?何謂主觀辯證法?

53.“假象是一種錯覺”這種說法正確嗎?

54.“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這個命題正確嗎?

55.“在此之後”等於“由此之故”這種說法對嗎?

56.“水中撈月”與“月中取寶”都是抽象的可能性,對嗎?

57.辯證思維方法有哪些?

58.戰國時代的哲學家荀子說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反映了什麼哲學道理?

59.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夠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這段話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什麼哲學原理?

60.人的實踐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因而人在歷史活動中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這種觀點正確嗎?

第二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什麼是實踐活動?人就是認識主體嗎?

2.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為什麼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4.什麼是教條主義?教條主義有什麼危害?

5.什麼是認識路線?有幾種認識路線?

6.“實用就是真理”的實用主義觀點錯誤在什麼地方?它為什麼是一種唯心主義?

7.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有什麼特點?

8.魯迅說:“從《紅樓夢》中,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是不是說明認識結果是認識主體決定的?

9.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有什麼關係?

10.有人說:“凡是親眼所見的都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這句話對嗎?

11.有人說做夢可能對認識有幫助,對嗎?

12.從認識論的角度,如何解讀《莊子》中“濠梁之辯”?

13.古希臘有位哲人說:“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如何理解這句話?

14.如何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15.為什麼理性認識要飛躍到實踐?

16.觀察與實驗有什麼不同?

17.李森科事件是怎么回事?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對嗎?自然科學沒有階級性,對嗎?

18.什麼是真理?馬克思主義是絕對真理嗎?

19.信教的人說:“世間的真理來自上帝,只要虔誠信仰,你就能得到真理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這種觀點錯在哪裡呢?

20.有人說:“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基督教教義也是真理,自然科學也是真理只是不同領域的不同真理。”也就是說,真理不只一個。對嗎?

21.牛頓力學是不是真理?如果是,那為什麼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推翻?愛因斯坦的理論就能保證不被推翻嗎?如果是這樣,世界上有什麼真理呢?

22.什麼是謬誤?真理和謬誤之間有什麼關係?謬誤的存在有價值嗎?

23.有些理論比如地心說,在歷史上曾經得到過某些驗證,為什麼後來又被認為是錯的?現在已經被檢驗的愛因斯坦相對論今後肯定也會被找出毛病的。如何理解這些問題?

24.堅持真理和價值的統一,要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什麼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25.價值觀不是個人自己的事情嗎?

26.為什麼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隨著歷史發展會發生變化?

27.馬克思說:“哲學家只重視認識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麼關係?如何改造世界?

28.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如何理解這句話?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什麼是社會存在?

2.什麼是社會意識?

3.為什麼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呢?

4.如何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5.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的理論意義是什麼?

6.如何理解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展的不同步性?

7.什麼是文化?

8.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9.什麼是生產力?

10.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什麼?

11.什麼是生產關係?

12.生產關係包括哪些方面?

13.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什麼?

14.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什麼?

15.什麼是經濟基礎?

16.什麼是上層建築?

17.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什麼?

18.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19.社會形態的內涵是什麼?

20.唯物史觀創立的偉大意義是什麼?

21.如何理解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22.如何理解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和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23.如何理解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24.社會基本矛盾是什麼?

25.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26.什麼是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

……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第五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第七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