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是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科研項目,全書八卷。
本卷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上)c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從1919年到1949年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歷史,深入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五四”時期、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發展。本卷在蒐集和挖掘豐富資料的基礎上,著重反映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廠毛澤東和他的戰友以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理論貢獻和歷史局限性。同時,還如實反映了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以及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鬥爭。
本卷以章節體系構成
第一章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1919年一1921年)。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思想在中國的傳入和傳播;五四時期關於主義與問題的論爭,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爭議,關於無政府主義的論爭,以及爭論的哲學意義;毛澤東世界觀的轉變。
第二章
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初步運用(1921年一1927年)。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宣傳;李大釗《史學要論》的基本思想;中國共產黨對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批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初步結合,毛澤東哲想的萌芽,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系統化(1927年一1937年)。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研究及普及;三十年代哲學、思想理論界關於中國社會性質、唯物辯證法、辯證法和形式邏輯等的論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日益結合,《反對本本主義》的發表,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澤東哲學思想向系統化的過渡,《實踐論》、《矛盾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貢獻。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多方面展開(1937年一1945年)。闡述馬克思主義軍事辯證法思想的系統化;民族統一戰線中的辯證法;整風運動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創立、豐富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新民主主義論》的發表及其意義;美學、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活實踐;倫理道德修養與無產階級世界觀;唯物辯證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和與唯生論、力行哲學、戰國策派哲學、新理學、新心學等唯心主義流派的鬥爭。
第五章
解放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色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1945年一1949年)。闡述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揭示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馬克思主義軍事辯證法的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宣傳。每章最後有簡明扼要的結論。
作品評價
本卷採取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持歷史和邏輯、理論和實際相統一的原則和方法。既密切地聯繫中國革命的鬥爭實踐,全面、系統地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及其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漱作鬥爭的歷史進程,闡明它對中國實踐的偉大指導作用;又著重地突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產生、形成和在各個時期的發展,恰如其分地評價它的理論價值。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從而科學地闡明它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出版信息
北京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49.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