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州神童

饒州神童

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能念書,自五六歲即教之《五經》,以竹籃坐之木杪,絕其視聽。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久廢,政和後稍復,於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於中也。

基本信息

譯文

神童神童
北宋元豐年間,饒州朱天錫憑藉神童試而得到了一個官職,世俗之人都很羨慕他。不論小孩們天資怎么樣,大約能讀書時,從五、六歲起,就教他們讀五經。讓孩子坐在竹籃里,掛在樹梢上,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教書的人就預先商量好教書的價錢,每教完一本經書,家長就給他們一些錢,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一度被廢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復後又逐漸恢復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便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都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詞語解釋

自:從。

元豐:宋神宗年號

神童:指應神童試。宋代科舉考試有神童科,赴考者稱應神童試。

以:憑藉

俚俗:世俗之人 慕:效仿

粗:大概,差不多

即:就

五經: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經典著作(《詩》、《書》、《易》、《禮》、《春秋》)

以:用

坐:使......(人)坐

杪:樹梢

絕:斷絕

終:教完

質:質地,資質

中:指考中做官

此科:指專考幼童背誦經書的“神童科”

因:就

苦:使…辛苦

蓋:大概

與:比

句子翻譯

1.以竹籃坐之木杪,絕其視聽

讓孩子坐在竹籃里,掛在樹梢上,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

2.苦之以至死者,蓋多於中也。(考試都考過的)

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文中有2句話直接指明造成小兒苦之至死者蓋多也的原因:

1.晝夜苦之

2.俚俗爭慕之

本文中心

《第8屆古詩文閱讀大賽》第32篇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路話》卷上

連線

《第8屆古詩文閱讀大賽》第32篇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

童科

封建社會裡重視對神童的培養。早在漢朝,在最高學府“大學”里讀書的年齡在12歲以下的孩子,被稱為“聖童”、“奇童”。唐朝實行科舉考試,特設“童科”,年齡在10歲以下的,只要讀通一本儒家經典著作,經過考試合格的,就給予“出身”——不再是平民了。雖名為“官”,但因年齡小,實際上是不讓他們去治民的。宋朝一度廢除“童科”,但後來又恢復了。

道理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