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富民強縣總目標,認真執行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批准的各項決議,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積極推進結構調整,使經濟發展保持了速度較快、效益較好、活力不斷增強的良好勢頭,各項計畫執行情況總體較好,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
一經濟成長明顯加快,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911萬元,完成計畫的96.5%,同比增長17.7%,超過上年5.9個百分點,是四年來最高增速。其中第一產業60054萬元,完成計畫的92.4%,同比增長7%,拉動經濟成長3.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54761萬元,完成計畫的95.6%,同比增長34.8%,拉動經濟成長1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25096萬元,完成計畫的110.6%,同比增長19%,拉動經濟成長3.3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834元,同比增加635元,增長15.1%。二、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003年的51.7:31.2:17.1調整為43.3:39.1:17.6。
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加快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87874萬元,完成計畫的91.1%,同比增長7.7%。一是糧油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185901噸,占計畫的104.1%,同比增長4.54%。其中夏糧48483噸,同比增長5.37%;秋糧137418噸,同比增長2.74%。油菜籽產量19900噸,占計畫的102.1%,同比增長4.65%。二是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擴大了特色農產品的種植規模,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優質稻10萬畝、苦丁茶3.7萬畝、中藥材1.28萬畝、紅金桔0.86萬畝;生豬出欄29.3萬頭,肉類總產量3.24萬噸;收購菸葉15.2萬擔,擔均價提高74.7元。三是農產品加工能力增強。通過扶持世紀陽光公司、黔龍藥業公司、盈豐綠色食品公司、益興寶典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縣共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378萬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工業經濟穩步發展,企業改革和投入力度加大
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9135萬元,同比增長33.5%,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1.7%提高到13.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3578萬元,完成計畫的100.4%,同比增長21.5%。繼續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完成了縣食品公司、方竹電廠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全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000萬元,同比增長25%。
四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000萬元(不含構皮灘電站完成113249萬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基本建設10375萬元,更新改造8463萬元,房地產投資1900萬元,城鄉私人投資17262萬元。以交通、城鎮為主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年共投入交通建設資金9405.5萬元,同比增長11倍,完成施余公路、省道銅修線餘慶段拓寬改造 ,實施了松煙到關興公路硬化和15條212公里通村公路改造;投入城鎮建設資金15000萬元,同比增長25%,縣疾控中心、傳染病醫院、大烏江農貿市場等工程已完工,文圖大樓、電力調度大樓、余中綜合教學大樓、縣醫院住院大樓、縣城供水管網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五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個體、私營經濟穩步發展
全年引進縣外投資建設項目13個,協定資金12710萬元,到位資金5220萬元,同比增長37.4%。全縣個體、私營企業3576戶,其中私營企業55戶,新增私營企業6戶;新增從業人員733人;新增註冊資金1097萬元;實現稅收1740.3萬元,同比增長22%。
六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物價上漲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93萬元,完成計畫的107.6%,同比增長18.1%,增幅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及郵電通訊、貿易餐飲業分別增長65%和25.4%;房地產業同比增長8.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升16.1%。分項看,食品價格同比上升26.2%,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升37%;衣著類價格同比上升3.5%;服務項目價格同比上升5.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9.6%,同比上升9.6%。
七財政收入平穩增長,銀行存貸增加
實現財政總收入8916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9.4%,同比增長1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882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同比增長13.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6639萬元,增長13%。其中城鄉儲蓄存款餘額65494萬元,同比增長25.7%。貸款餘額53305萬元,增長45.8%。
八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72元,分別增長5.5%和5.8%,分別完成計畫的100.5%和101.5%。新增就業崗位1425個,城鎮登記失業率3.92%,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和年度控制目標。認真落實征地補償標準和安置措施,加大移民後期扶持力度,有序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拖欠工程款,維護了廣大農民工利益。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對公路運輸車輛超限超載進行了治理。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2‰,政策生育率96.74%,均在控制計畫目標內。加強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指標範圍內。統籌安排土地等自然資源,實現耕地動態平衡。推廣市級以上科技項目31項,科技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39.8%。實施了中國小危改工程、寄宿制學校等項目,共投入教育建設資金1398萬元。第二輪農村初保全面啟動,實現鄉鎮衛生院上划行業管理。文化藝術、體育、廣播電視等公共事業都有新的發展,社會穩定,政治安定。
總體上看,2004年我縣經濟成長較快,經濟成長內生性動力逐步增強,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還不夠快,農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民增收主要靠價格因素,農村經濟效益不高;工業化水平低,工業產品檔次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資金供需矛盾突出;財政收支壓力大;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夠等。
二、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一發展環境與發展基礎
從政策環境看,今年中央繼續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西部大開發力度,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堅持“五個統籌”,積極擴大就業,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國家政策對我縣來說雖然面臨專項資金投資減少,金融貸款、土地審批更加困難等壓力。但也面臨更多發展機遇:一是國家在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時要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對經濟發展中的某些過熱行業實行控制,而對農業、生態和社會事業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則加大投入,有利於我縣爭取國家支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社會薄弱環節投入的力度;二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減免農業稅,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利於提高我縣農業生產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推進結構調整,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利於我縣實施苦丁茶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快苦丁茶產業發展;四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堅持“五個統籌”,有利於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五是構皮灘電站工程的建設,有利於投資、消費需求較快增長。從我縣情況看,近幾年來,通過加大省道及縣鄉道、水利、城鎮、城鄉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市場經濟秩序的整頓,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發展條件更加成熟,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逐漸增強。
二主要預期調控目標
今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加快結構調整,推進“三化”建設,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合理增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改善和豐富人民民眾生活,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十五”計畫各項任務,為建設經濟強縣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好步。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圍繞“十五”計畫和經濟建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我縣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18.5%,第三產業增長16%。
──財政總收入增長12.7%,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不含構皮灘電站投資)。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
──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政策生育率達到96.5%以上。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7%。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5%。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4%。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做好“三農”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加強“三農”工作的領導,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增加農村投入,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地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占補平衡制度,確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0萬畝左右。二是加強基本農田建設。以加厚土層、提高肥
力和配套建設“五小”水利設施為重點,實施坡改梯工程4000畝,啟動高寨水庫片區農業綜合開發,治理滿溪河流域,抓好堰家壩水庫、大燕水庫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三是堅持科教興農,提高優質糧食品種普及率和推廣新的農業適用技術,繼續抓好白泥大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龍家大壩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園區,加快農副產品市場信息網路和農業科技信息網路建設。
⒉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一是抓好特色經濟基地建設。抓好3.7萬畝苦丁茶管護和1-2個高規格的苦丁茶示範園區;繼續改造1萬畝紅金桔;發展優質水稻12萬畝、油菜15萬畝、優質烤菸7.5萬畝。二是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提高規模養殖和出欄率。突破冬季飼料、飼草生產,完成冬閒田土種植牧草1.76萬畝。加快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強制免疫率達100%。力爭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年末生豬出欄達31.5萬頭,肉牛1.55萬頭,肉羊6.5萬隻,肉類總產量3.55萬噸。三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扶持現有龍頭企業壯大與提高,大力引進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力爭在農副產品加工上取得突破。四是繼續建立和完善城鄉綜合農貿市場、專業市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推動農民圍繞市場組織生產。
⒊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拓展勞務經濟。一是實施“陽光工程”,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個產業來培育,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力度;二是加快與主要勞務輸入地區之間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建設,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三是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項限制,切實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子女入學和社會保障等問題,為外出農民工提供維權救助服務。
⒋認真執行各項支農政策和措施,推進扶貧開發。一是落實扶持糧食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辦法;二是增加財政對農業的投入;三是加強對化肥等農資價格的監管,防止農資價格上漲過快;四是落實好全部免除農業稅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五是抓住我省對100個一類重點貧困鄉鎮實施重點扶持的機遇,實施開發式扶貧,解決1072個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58人/140戶。
二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⒈加強工業生產協調調度,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採取有效措施,抓好電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供需銜接,促進工業企業正常生產,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做強做大現有優勢企業,力爭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5%。
圍繞資源優勢,著力扶持華閩電冶、世紀陽光茶業等骨幹和龍頭企業發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推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國家關於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的要求,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完成玖龍油脂化工廠、糧食工貿公司、糧油貿易公司、物資供應公司、五交化公司等企業改制,基本實現全面改制。
⒉突出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拓寬籌資渠道,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抓好縣城電網和供水管網改造、縣城中華路、構皮灘環北路等續建項目;開工建設法院審判樓、檢察院技偵樓和鄉鎮派出所、鄉鎮司法所;加快河東新區開發建設;發展房地產業,修建一批經濟適用住房。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
⒊最佳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地方法規和政策,確保非公有制企業在融資、人才引進、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著力解決中小私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切實幫助個體私營經濟解決資金困難,營造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濃烈氛圍。加快構皮灘非公有制經濟示範區建設,積極引導私營企業向園區集聚,儘快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群,為個體私營經濟加快發展提供載體。
⒋進一步擴大消費,加快發展服務業。改善消費環境,擴大服務消費,引導住行消費,積極發展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新的消費熱點。繼續鞏固發展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產業,積極發展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房地產、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抓住國家加大紅色旅遊開發的機遇,抓好旅遊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遊。
三圍繞投資項目,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⒈擴大投資來源。一是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簡化項目審批程式,對使用非政府性資金實行備案制或核准制;二是準確把握國家投資方向及產業政策,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確保上報待批項目計畫儘快下達;三是激活民間投資,對民間投資實行國民待遇政策;四是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五是實行舉債發展,開展政銀合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⒉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重點項目管理,落實項目配套資金,提高投資效益。爭取全年完成投資192500萬元。其中:能源項目:構皮灘電站、尖峰電站、木葉灘電站、縣城電網改造等,完成投資152037萬元。交通項目:通村公路130公里、通鄉公路、構皮灘電站庫周交通復建工程等,完成投資3387萬元。農林水利項目:湄鳳余灌區、農村人飲、病險水庫治理、高寨水庫片區農業綜合開發、沼氣池、森林植被恢復等,完成投資3106萬元。城鎮項目:縣城供水管網改造、構皮灘集鎮供水、舊城改造和街道、綠化、排污等基礎設施,完成投資7000萬元。社會事業項目:殯葬一體化、14所中國小危改工程、中國小義教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大烏江中學、涼風中學、實驗中學)、文圖大樓、縣法院審判樓、縣檢察院技偵樓、兩所建設(派出所、司法所)等,完成投資4470萬元。產業化項目:世紀陽光苦丁茶城、中華山礦泉水廠等,完成投資7000萬元。技改項目:兩河口電站技改等,完成投資1500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500萬元。
⒊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繼續加強項目庫建設,儲備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的項目。各級各部門要圍繞重點項目規劃,針對性地做好前期工作。同時,加強項目申報和對接工作,力爭基礎設施、優勢產業、社會事業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得到國債資金及國家、省市安排的專項資金的支持。
⒋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健全和完善政策投資、企業投資監管體系,進一步規範投資行為和建設市場秩序。嚴格基本建設管理,加強項目資金和工程質量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工程“五 制”要求。
四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⒈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清除制約經濟發展體制障礙。抓好國有企業、投資體制、農村、公用事業、農村信用社等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規範服務型政府建設。
⒉最佳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嚴格農資價格管理,加強教育收費、醫療價格等監督檢查,努力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廣泛開展與泛珠江三角區域及周邊市縣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⒊創新工作方式,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研究資本流動趨勢和集團公司的投資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一批有利於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先進的加工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並爭取在引進大項目上有所突破。進一步改進招商方式,重視加強信息等基礎工作,實行專題性、專業性、專向性招商。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庫建設,突出抓好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招商引資,注重招商引資質量,提高項目用地的畝均投入量和畝均產出量,加大招商項目的落實力度,努力推進全縣招商引資邁上新的台階。力爭完成6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
五以保持社會穩定為重點,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穩步推進職工醫療、養老、失業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靈活就業形式相適應的社會保險模式。完善解困工作機制,適度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就業體制改革,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培訓,紮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防患於未然。
大力發展科教、文化、衛生事業。加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做好科研成果的引進和轉化,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積極爭取科技項目和資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善高中辦學條件,抓好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拓寬職業教育辦學領域。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引進發展產業急需的複合型和實用型人才。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工作,加快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逐步探索建立農村大病統籌制度,加強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迎接省級驗收。進一步鞏固計生成果,實現計生工作目標。加強文化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位電視”工程,實施好“村村通”工程。繼續加強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鞏固文明創建成果。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繁榮城鄉文化生活。
重視生態環境、生態經濟建設,實施生態強縣。抓好《餘慶縣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爭取國家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實施天保林、小流域綜合治理、綠化等項目;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強化城鎮大氣、水、垃圾、噪聲污染和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積極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創建文明單位、文明院落、文明社區,引導廣大市民共建美好家園。深入開展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設活動,引導廣大農民追求嶄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加強運行監控,強化目標管理,確保完成各項任務
為確保實現各項預期調控目標,除了認真落實各項關鍵措施外,還需通過對經濟運行情況加強監控、對各項發展目標強化督查等措施,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一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控。加大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分析、預測、預警和監控力度,逐季分析經濟運行情況,對牽動全局的工業經濟、農村經濟、非公有制經濟、財政增收、社會保障與就業等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深入研究,跟蹤監測,及時發布動態信息,提出政策建議,使各項工作圍繞目標有序推進。
二是科學分解目標,全面落實責任。按照鼓勵加壓、爭先創優的要求,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和各部門,做到部門有目標、領導有責任、層層有壓力。
三是加強對目標運行的督查和存在問題的協調解決。進一步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完善月自查、季分析、半年初評、抽樣檢查和重點督查相結合的制度。突出抓好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點目標、項目推進以及關係人民生活質量指標的督查。
四是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編制之年,要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總體要求,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擴大規劃視野,找準戰略重點、目標和任務,全面完成“十一五”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的編制。
五是進一步完善目標考核辦法。最佳化目標考核體系,力求重點突出,指標儘可能量化,增強規範性和科學性。完善生產總值、招商引資、財政收入、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科技等目標考核。使目標管理真正成為推進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
各位代表,我們要全面貫徹執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落實縣委各項工作部署,統一思想,真抓實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完成今年各項預期目標,為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