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蚜絨蟎

食蚜絨蟎

成蟎:體長2.10毫米;寬1.40毫米左右,地理分布於湖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食蚜絨蟎
拉丁學名:Allothrombiumsp.
綱:蛛形綱
食蚜絨蟎食蚜絨蟎

目:蜱蟎目
科:絨蟎科
屬:0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態特徵

成蟎:體長2.10毫米;寬1.40毫米左右。成熟抱卵雌蟎長達3.30毫米;寬1.90毫米左右。體赤至暗赤色。從背面看呈心臟形。近前足體後方稍寬,後體部向末端收縮圓鈍,中部兩側稍內凹,體軀密生長度相似的粗短剛毛,剛毛上具有缺小分枝,分枝自剛毛基部向上逐漸縮短,呈羽毛狀。整個體表上的剛毛看起來像一層絨。前足體背面中央具有硬化的扇形感覺區,在感覺區的基部中央有一深褐色幾丁質化的環狀結構,其前端分三叉。在此環狀結構的兩側,各有1束分枝的剛毛,尖端向後彎曲。在三叉的前方,還有1叢向前斜仲的分枝剛毛,位於後方者短,前方者長,在三叉的中間叉上具較長的感毛1對。在感覺區前半部的兩側,各有1較寬的側板,側板下緣稍後呈半月形凹陷,側板上有許多剛毛。在側板凹陷的下方各有1對紅色的跟,著生在眼柄上。螫肢具動螯鉗和定螯鉗。動螯鉗彎而尖,定螯鉗基都寬,末端呈三角形。觸肢拇爪複合體,腿節粗狀,長為膝節的2倍。步足長度依次是:I、Ⅳ、II、Ⅲ,跗節末端具2爪和2爪間突。生殖孔縱裂,位子第Ⅳ基節末端之間。
卵:圓形,直徑0.21毫米左右,桔紅色。集中產在土室內。
幼蟎:橢圓形,桔紅色。步足3對。背部具剛毛11對。前足體上感覺區後端具感毛1對。前端具感毛3對;兩側備具1對紅色眼,著生在眼柄上。口器著生於體的前端腹面,從背面可見。生殖孔在第Ⅳ對步足基節之間。

生物學特性

在棉田已知捕食棉蚜。在湖北省以成蟎在土內縫隙中越冬,翌年3月產卵於土室內,每堆有卵數百至數千粒。4月上旬,卵的一端出現尖形白色突起,在室溫下從現白到孵化歷時半月左右。剛孵化的幼蟎只有3對足,行動活潑,找到蚜蟲後,便爬到體背或腹面吸取體液。有時1頭蚜蟲有多個幼蟎附於蚜體。幼蟎到傍晚爬入土縫內潛伏。抗雨能力較弱,大雨之後數量減少。

地理分布

湖北

相關文獻

[1]朱守衛,李榮芳,韓馳,王新.卵形異絨蟎對梨二叉蚜的控制作用[J].昆蟲天敵,2004,(4).
[2]朱守衛,戴華國,張中棟,曹慧蓮.食蚜絨蟎和瓢蟲對蘋果黃蚜的控制作用[J].北方果樹,2004,(5).
[3]劉佩芬.西北農業大學“食蚜絨蟎種群變動規律及控蚜功能研究”項目通過省級鑑定[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9,(3).
[4]巫厚長,王方曉,孟慶雷,鄒運鼎,程遐年.煙蚜種群動態與天敵效果評價[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