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罪過
詞目:風流罪過
發音: fēngliúzuìguò
釋義:風流:原為封建士大夫的所謂風雅。原指因為風雅而致的過錯。後也指因搞男女關係而犯下的罪。
曲詞:沒有真憑實據的罪名。又作“風流罪犯”“風流罪”。
基本信息
- 名稱:風流罪過
- 拼音:發音: fēng liú zuì guò
- 出處: 《北齊書·郎基傳》:“在官寫書,亦是風流罪過。”
- 釋義:釋義:風流:原為封建士大夫的所謂風雅。原指因為風雅而致的過錯。後也指因搞男女關係而犯下的罪。
- 用法:褒義 謂語
- 結構:聯合式
- 例句:公瑾教我十日辦完,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明白要殺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詞目
風流罪過
發音
fēng liú zuì guò
釋義
風流:原為封建士大夫的所謂風雅。原指因為風雅而致的過錯。後也指因搞男女關係而犯下的罪。
出處
《北齊書·郎基傳》:“在官寫書,亦是風流罪過。”
示例
公瑾教我十日辦完,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明白要殺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曲詞
釋義
沒有真憑實據的罪名。又作“風流罪犯”“風流罪”。
示例
《遇上皇》一折〔金盞兒〕白:“早晚尋他些風流罪過,害了性命,我娶了那女人為妻。” 《酷寒亭》三折〔罵玉郎〕:“把孩兒風流罪犯尋些個,吊著腳腕又不敢將腳尖那。” 《陳州糶米》三折〔牧羊關〕:“可不先犯了個風流罪,落的價葫蘆提罷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