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注音:[pín cù]
顰 : 顰 (顰) pín 皺眉:顰眉。一顰一笑。顰蹙(皺著眉頭,形容憂愁)。東施效顰(喻不顧自己具體條件,盲目地仿效別人,結果恰得其反)。
蹙 : 蹙 cù 緊迫:窮蹙。 皺,收縮:蹙眉。蹙額。蹙皺。蹙縮。蹙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的紋路縐縮起來。亦稱“拈金”)。
顰蹙簡單釋義:皺著眉頭,形容憂愁的樣子。
英語:[knit the brows;worried]
近義詞:皺眉、蹙眉。
示例
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
(節選自《觀舞記—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冰心)
典故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嘗寄人宅,奴婢徹屋為薪略盡,聞之顰蹙,卒無一言。”
宋·蘇軾 《後杞菊賦》:“對案顰蹙,舉箸噎嘔。”
清·劉大櫆《樵髯傳》:“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輙顰顣曰:‘我等豈真知弈者,聊用為戲耳。’”
沙汀·《還鄉記》十八:“ 張大爺從鄉長茶桌邊走過來了,沉思著,困惱的顰蹙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