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類烏齊氂牛放養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類烏齊縣天然牧場中,飲水來源於海拔5000米以上的弱鹼性冰川雪融水或泉水。其肉質顏色鮮紅,緻密有彈性,富含蛋白質和胺基酸,具有特殊的腥膻氣味,口味濃郁,營養價值高,在西藏自治區享有較高知名度。
產地環境
類烏齊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北部,昌都地區北部,地處念青唐古拉山余脈伯舒拉嶺西部,唐古拉山余脈他念他翁山東端。介於東經95°49′—96°58′,北緯30°58′—31°58′之間,總面積635548平方千米。東部屬於典型的藏東高山峽谷型地貌,兩部則屬於藏北高原地貌類型。地形沿瀾滄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東南走向,呈現西高東低趨勢,平均海拔4500米。
地理環境對於生物的生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類烏齊縣平均海拔4300米,屬於高原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具有光照充足,年溫差小,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的特點。當地年平均氣溫25℃,年平均無霜期只有30天左右;均日照時數為2163小時,年均降水量566毫米。類烏齊縣特殊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使得境內擁有廣袤的森林、草原,為氂牛提供了優質的牧場。
歷史淵源
氂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區的優勢種家畜和當家畜種,藏語叫雅窖,世界通稱為“yak”,即藏語譯音。氂牛叫聲像豬鳴,所以又稱豬聲牛。西方國家因其主產於中國青藏高原藏族地區,也稱西藏牛。氂牛尾如馬尾,所以又名馬尾牛。因為氂牛能夠適應高寒生態條件,不僅耐粗、耐勞,擅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還能游渡江河激流,所以有“高原之舟”之稱。
氂牛是藏族先民最早馴化的牲畜之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說文》中記載:“西南夷長毛牛也。”《山海經·北山經》中川描述:“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對於世代沿襲著遊牧生活的藏民來說,氂牛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高寒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無論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冰雪襲人的寒冬,氂牛均以其耐寒負重的秉性奔波在雪域高原,擔負著“雪域之舟”的重任,為藏族人民提供著生活、生產必需的資料來源。
2005年12月,類烏齊縣正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巾請註冊了“類烏齊氂牛肉”綠色食品商標。
2014年6月,類烏齊縣產業園區氂牛肉加工廠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830.7759萬元,建築總面積18000平方米,以生產冷鮮肉、藏氂牛肉干等系列產品為主,同時完善了類烏齊縣剩餘勞動力的崗位分配。
生產情況
2016年以來,類烏齊縣實施人工飼草地建設1.2萬餘畝,“萬頭以上氂牛育肥基地建設工程”順利推進。年平均實現氂牛肉加工、銷售達450萬千克。
2017年,類烏齊氂牛存欄171萬餘頭,年出欄45萬餘頭,牛肉年產量5430噸,年產值7131萬元。“三萬工程”帶動類烏齊氂牛養殖業建檔立卡戶584人實現年人均1500元脫貧增收,輻射帶動氂牛養殖戶2000戶17500餘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500餘元。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類烏齊氂牛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類烏齊氂牛肉產地範圍為西藏自治區類烏齊縣長毛嶺鄉、崗色鄉、卡瑪多鄉、類烏齊鎮共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西藏高山氂牛(當地類群)。
二、飼養條件
1.飼養環境:海拔3800米以上天然牧場。飲水來源於海拔5000米以上的弱鹼性冰川雪融水或泉水。
2.飼養方式:暖季放牧,冷季放牧加舍飼。
3.飼料:以天然植被為主要飼料。本地產優質乾草、秸稈等為補充料。
三、飼養管理
1.去勢:公氂牛2至3歲去勢。
2.出欄標準:年齡6年至7年,公牛體重範圍500至600千克、母牛體重範圍350至450千克。
3.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止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技術要求
1.氂牛肉源:產自產地範圍內符合前述標準的健康氂牛。
2.關鍵屠宰工藝:用繩索將氂牛口鼻綁緊,使其窒息死亡;手工剝皮。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肌肉呈深紅色,有光澤,脂肪白色至淡黃色,切面有大理石花紋,肉質緻密有彈性,熟肉香味濃厚,具有特殊腥膻味。
2.理化指標:粗蛋白質含量≥21.0%,脂肪含量≤3.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類烏齊氂牛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類烏齊氂牛肉的檢測機構由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