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方法
偉人特質研究——主張領導者與追隨者具有根本差異。領導者不僅更有能力,而且具有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個性特質。這些特質不是後天培養而是與生俱來的。許多人都認為領導是天生的,所以對他們擁有堅定信念(符合封建統治者需要)。
領導者特質研究——領導者與追隨者有不同特質,但這些特質非天生的。特質包括生理特質、個性特質、智力特質、工作特質、社會特質等。把各種傑出人物最優秀品質集於領導一身,他們具有 哲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 軍事家、律師、 戰略家、外交家、 演說家的特點(符合官員需要)。
與有效領導活動相關的領導特質研究——儘管領導者與追隨者在某些特質上有所不同,但並非具有某些特質的人就能夠成為領導者,更不能保證其領導活動一定成功。單一特質與領導之間沒有高度的相關性,各種特質組合以及與情境結合才可能體現為 領導力。該研究把領導者與非領導者間的特質比較轉向領導特質與 領導效能研究,結論是“人人都有 領導力”。
對變革時代的領導特質研究——變革時代呼喚具有變革特質的領導者(個體活化範式)。某些與他人不同的特質成為領導者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因素。結論是:領導者不是完美和全能的人,也不是絕頂聰明和知識最多的人,但他們必須是最善於學習的人。他們具有極好的特質——經常主動採取行動而不是空談,能夠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能夠承受巨大壓力和挫折而不是怯懦,能夠洞察別人看不到的商機和危機而不遲緩和麻木。
由來
領導者的“五美四惡”:“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事先不進行教育就懲罰叫虐待,事先不告誡卻要他們取得成績叫強暴,開始不督促卻突然要求限期完成叫作賊心,給人東西卻出手吝嗇叫小家子氣。)
名人特質
孔子的特質觀
恭、寬、信、敏、惠、公
恭則不侮——神情莊重者就不會受人侮辱;
寬則得眾——寬厚者能夠受人擁戴和追隨而得人心;
信則人任焉——誠信就能夠受人倚仗和被人信任、信賴;“凡近交必相靡於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之則其信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敏則有功——勤敏就能夠建立功業,有成績和成就;
惠則足以使人——慈惠者就可以役使和指揮他人;
老子的領導觀
——“ 江海所以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自見(只看見自己)故明,不自是(自以為是,只知道肯定自己)故彰(彰顯功業),不自伐(以自己利益為先而討伐和貶低別人)故有功,不自矜(只看重自身地位,認為只有自己重要)故長。” (不固執己見者明,不自以為是者彰顯功業,不自我表揚者有成就,不傲慢氣盛者就能成為領導。)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被別人使用和駕馭者)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莊子的領導觀
領導力應該包含聖、勇、義、智、仁,他認為領導力可以有道德判斷,也可以沒有道德判斷,盜賊的領導力形成機制同樣符合領導力原理(誰是盜?)
“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 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估計和分析某人家中財富和儲蓄的多少),聖也。入先(行動的時候身先士卒),勇也。出後(得手以後掩護他人撤退),義也。知可否(判斷成功幾率有多大),智也。分均(合理分配獲得的財物),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
***孔子、柳下季、盜跖寓言—— 莊子對儒學的辛辣諷刺。“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子教子路菹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
秦穆公的領導觀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領導者),斷斷兮,無它技(具有謀斷能力但沒有專長)。其心休休焉(心胸寬大),其如有容焉(能夠包容其他人錯誤)。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肯定別人的長處像肯定自己一樣)。人之彥(有才學者)聖,其心好之(別人的才德,他十分喜歡),不啻若自出其口,實能容之(不僅口頭上肯定,而是發自心底欣賞別人優點)”。
——“唯仁人,為能愛人(之所愛),能惡人(之所惡)。”“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甾(災)必逮其身。(一個人如果總是喜歡別人不喜歡的,反對別人所追求的,就違背基本人性。倒霉的事自然降臨到他身上)。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忠信就可得到好結果,自滿、自傲就會失去一切)”。
反思
斯托格迪爾[Stogdill] (美國)1948年提出:領導者與非領導者在特質方面的差異,不同場合併非固定不變。為什麼具備同樣領導特質的人,在一種場合能夠成為領導者,在另外一種場合卻不能成為領導者?(啟示:從簡單現象中發現問題,就能夠找到重要的研究課題和方向)。
研究者發現: 領導力不僅與個人的特質有關,它還與社會環境、職業屬性以及人際關係有關。不同時代、行業的領導是具有不同特質的人。
**個人因素和特質十分重要,但領導者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個人風格、魄力、意志、智慧、品格、知識等與情境相匹配的程度。
素質
概述
這一理論的出發點是: 領導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領導者的特質,那些成功的領導者也一定有某些共同點。根據 領導效果的好壞,找出好的領導者與差的領導者在個人品質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異,由此就可確定優秀的領導者應具備哪些特性。
研究者認為,只要找出成功領導者應具備的特點,再考察某個組織中的領導者是否具備這些特點,就能斷定他是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這種歸納分析法成了研究領導物質理論的基本方法。
特質
(1)身份特性,如精力、身高、外貌等。這方面迄今的發現還是很矛盾的,不足以服人。
(2)社會背景特性,如社會經濟地位、學歷等,這方面的發現也缺乏一致性和說服力。
(3)智力特性,如判斷力、果斷力、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口才等。研究確實發現成功的領導者在這些方面較突出,但相關性還較弱,說明還需要考慮一些附加因素。
(4)個性特徵,如適應性、進取性、自信、機靈、見解獨到、正直、情緒穩定、不隨波逐流、作風民主等。
(5)與工作有關的特性。有些特性已經被證明具有積極的結果,例如願承擔責任、毅力、首創性、工作主動、重視任務的完成等。
(6)社交特性。研究表明,成功的領導者具有善交際、廣交遊、各級參加各種活動、願意與人合作等特點。
能力要求
(1)合作精神,即願與他人一起工作,能贏得人們的合作,對人不是壓服,而是感動和說服。
(2) 決策能力,即依賴事實而非想像進行決策,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
(3)組織能力,即能發掘部屬的才能,善於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
(4)精於授權,即能大權獨攬,小權分散。
(5)善於應變,即機動靈活,善於進取,而不抱守缺、墨守成規。
(6)敢於求新,即對新事物、新環境和新觀念有敏銳的感受能力。
(7)勇於負責,即對上級、下級的產品用戶及整個社會抱有高度的責任心。
(8)敢擔風險,即敢於承擔 企業發展不景氣的風險,有創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9)尊重他人,即重視和採納別人的意見,不盛氣凌人。
(10)品德高尚,即品德上為社會人士和企業員工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