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石窟旅遊區
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成為原州(今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須彌山石窟現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8區。北魏石窟集中於子孫宮,以第14、24、32、33窟為代表,多是3~4.5米見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北周石窟開鑿工程向北發展,集中於圓光寺、相國寺區域,規模大、造像精,現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第45窟和46窟是須彌山最繁麗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組成,主室寬13.5米、高10.6米,是須彌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後壁通寬的寶壇上並列3尊坐佛高達6米,雄偉壯觀,在現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見的傑作。隋唐時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國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數量最多。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稱桃花洞,主室內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開大龕,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第5窟(大佛樓)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龕。龕內倚坐佛像高達20.6米,是現存可數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須彌山保存著造像350餘身,題記33則,壁畫7處,明代石壁3通,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史上的一筆重要的遺產,對於石窟藝術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
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成為原州(今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須彌山石窟現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8區。北魏石窟集中於子孫宮,以第14、24、32、33窟為代表,多是3~4.5米見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北周石窟開鑿工程向北發展,集中於圓光寺、相國寺區域,規模大、造像精,現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第45窟和46窟是須彌山最繁麗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組成,主室寬13.5米、高10.6米,是須彌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後壁通寬的寶壇上並列3尊坐佛高達6米,雄偉壯觀,在現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見的傑作。隋唐時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國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數量最多。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稱桃花洞,主室內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開大龕,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第5窟(大佛樓)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龕。龕內倚坐佛像高達20.6米,是現存可數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須彌山保存著造像350餘身,題記33則,壁畫7處,明代石壁3通,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史上的一筆重要的遺產,對於石窟藝術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