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裝: 30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63351531
條形碼: 9787563351534
尺寸: 21.2 x 18 x 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李攻,文學博士,中國律學學會理事。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現在中央音樂學院做博士後項目。研究領域為民族音樂學、音樂形態學,已公開發表論文、譯文、譯著一百多萬字。近期出版的《“中立音”音律現象研究》曾獲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發的“200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項目。
傅謹 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戲劇理論與批評、現當代戲劇與美學研究,倡導“國劇本位”的20世紀中國戲劇研究,關注本土戲劇傳承與瀕危劇種保護。出版專著《新中國戲劇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中國戲劇藝術論》等9部,曾多次獲得中國圖書獎。發表論文 100餘篇,曾獲北京市文藝評論獎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理論二等獎、中國曹禺戲劇獎等多項學術獎。
內容簡介
這套“藝術教室”叢書是為大學開展藝術教育編撰的。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的傳播與技能的培養,更是為了標誌著人類文明進程與社會進步的人格養成,大學教育尤其如此。孔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說,通過詩、書、樂、易、禮這些不同的教材與科目、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化國民,會在民眾人格養成中起到不同的效用。歐洲工業革命以來逐漸成形的現代教育體系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國民教育所使用的早就已經不再局限於某種單一的教材與教育模式。從人格養成的角度看,多種科目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更適宜於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但對於中國而言,這個教育體系的引進為時太短,還遠遠未到成熟的地步,其中難免會有不少缺失,而藝術教育方面的嚴重滯後,就是這種缺失的重要表征之一。相對於更能直接地培養人們經世致用能力的科目,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科目以及其他實用性科目而言,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藝術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遠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人是有精神生活並且需要精神生活的動物,在人格養成的過程中,藝術教育的特殊意義就在於通過詩意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豐富人的心靈,由此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在人類物慾急劇膨脹以至於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追求嚴重失衡,人格被扭曲了的時代,藝術因其具備有助於人格健康發展的矯正作用,它對於人類生存與未來的特殊意義,正在越來越清晰地凸顯在我們面前。孔子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溫柔敦厚,詩教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確實,性情中的“溫柔敦厚”,尤其是不失之於“愚”的溫柔敦厚並不能生而得之,它需要後天的教育與培養。如果我們認同孔子所推崇的這種人格境界,就不難認同藝術的價值,以及藝術教育的價值。
誠然,隨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開始提倡實施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的意義也日益成為社會共識,20世紀90年代中葉以後,國內藝術教育開始迅速升溫,除各地原有的藝術專業院校和中等藝術專業學校升格成立的藝術專業院校外,普通的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在公共藝術教研室基礎上新建藝術系科、專業。然而,因為長期以來藝術專業教育領域偏重於技術層面的教學,史、論方面的基礎研究嚴重滯後,各地普遍感覺缺乏合適的教材與教學參考資料,普通高校藝術系科、專業的基礎藝術史論教材,尤其是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普及藝術基礎知識所需的合格教材與教學參考資料的需求尤顯迫切。因此,組織專家編寫一套藝術史、論著作,以不同門類的史、論著作構成一個格局相對完整的藝術史論文庫,實為契合時機之舉。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邀集國內各藝術門類的著名專家,編撰了這套叢書,它包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五大門類,每個門類均分為史、論以及資料三冊,使讀者一冊在手,能夠基本了解該門類藝術的整體狀況或該門類藝術的基本規律,掌握該領域最重要的歷史文獻。而各位作者都是在所涉領域浸淫多年,學有所長且思想敏銳、見解不凡的專家,因此才有可能以較為適中的篇幅,傳遞各藝術門類最核心的知識與最值得思考的觀念。這樣的設計,意在使該文庫體現出坊間類似圖書所缺乏的實用性與鮮明特色,也更適宜於非專業藝術院校的藝術系科教學、藝術院校師生研習非本專業藝術門類課程,以及培養普通大學生接觸與欣賞藝術的興趣。
藝術隨人類文明的誕生而誕生,隨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變易;因此,每個民族都發展出了各種門類的藝術,但每個文明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藝術又有所不同。即使同一藝術門類,不同民族在美學取向與發展路徑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藝術經常是民族的,它又是全人類的事業;如何兼顧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對於這套叢書的所有作者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將藝術視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賦予藝術研究世界性的視野,是本套叢書努力要體現的新的藝術觀,也是當代中國藝術研究領域的諸多專家們對全球化時代的一種特殊回應。因此,這套書在編撰過程中,始終注意到將每一民族的藝術視為世界藝術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加以論述。要最終達到這樣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共同奮鬥,我們所做的只是一種新的嘗試;是否已經比較接近預想的目標,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了這一目標,還有待於讀者和同行們的檢驗。
我們期待著讀者與同行們的反饋,希望這套書能為讀者們打開藝術之門,並且讓讀者們喜歡。
媒體評論
書評
歷史不是時間、事件或者所謂事實的堆砌,而是人類生命歷程的記錄。作為藝術形式,任何時代的音樂都反映著它們由們由之產生的那個時代的必然,體現著創造者的性格特徵。研究音樂的歷史,重在破解推動音樂形式變化的思想、感情、音樂史實只是依據,而推動音樂形式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是人性的激情。
目錄
開篇
第一章 音樂的起源
第一節 關於音樂起源的多種假說
第二節 有關音樂起源與發展的實物聯想
第二章 原始信仰和宗教中的音樂
第一節 祭祀的音樂
第二節 宗教音樂
第三節 伊斯蘭教音樂
第三章 早期世俗音樂
第一節 娛樂的樂舞——樂乎?悲乎
第二節 到河那邊去,到河這邊來
第四章 傍著河流的人類奇蹟
第一節 尼羅河的奇蹟——古埃及的音樂
第二節 美索不達米亞的“天方夜譚”
第三節 波斯、阿拉伯的音樂
第五章 古希臘羅馬音樂
第一節 古希臘的史詩與戲劇
第二節 羅馬的音樂
第六章 古印度音樂
第一節 呔陀頌歌
第二節 樂師地位及音樂生活
第三節 音樂實踐和理論
第七章 一個特殊的人群
……
第八章 樂器講說的故事
第九章 戲曲、曲藝的興起
第十章 歐洲中世紀以來的世俗音樂
第十一章 榮譽發生在生前還是身後
第十二章 歌劇和清唱劇
第十三章 音律的科學理論與記譜法的成長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