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非線性建築是一種連續流動狀的形體,這種形體作為結果來自於對建築性能及周邊環境因素的分析,建築的設計過程即是對各種影響建築因素的研究,並通過提練和綜合,將各種影響因子從概念發展到形象,作為建築的最終形體,由於影響的因素是複雜的,建築的形體也必然是不規則的。因而建築的形體是設計研究過程的結果,是分析發展的生成物,從而也最符合建築的性能,並也能最好地適應場地。流動狀的非線性形體不僅在形體的生成上依賴於計算機軟體技術,並且在形體的建造上依靠於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CAM)。藉助於編程或已有軟體,影響建築的各種因子首先轉化成計算機內在邏輯語言,而後可通過計算機生成建築形體,經過不斷地修正與反饋,確立最終建築形體。而藉助於計算機數控工具機(CNC工具機),非標準的建築形體可以拆分成不規則的部件,由計算機數控工具機自動製造出來,並組裝成型。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為非線性建築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生與發展
非線性建築探索是上世紀60年代發生的非線性科學理論(即複雜科學理論)在建築設計上的反映,受到模糊理論、混沌學、耗散結構理論、非標準數學分析等學科的啟發,同時在思想上以20世紀哲學家吉爾·德勒茲的去中心學說及相關哲學思想為武器,但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在於依靠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解決各種綜合性複雜問題,包括分析影響參數、圖解系統分析結果、生成建築形體、選擇多樣結果、控制數位化工具機、製造建築構件、指導建築施工等等。60年代,當複雜科學理論建立時,就有建築師把它運用在建築上,試圖改變設計方法,但是因為缺少有效的計算機手段而流產,但90年代末,這種科學的建築設計方法卻迅速地在世界各地蔓延,這主要功勞應歸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空間特點
非線性建築設計探討了褶子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時間和空間隨著物質的摺疊、展開和再摺疊而形成。物體是在由內向外及由外向內的雙向摺疊中形成的,因此,物體本質上沒有內外之分,外觀是物體自組織的體現。這一觀念打破了歐幾里德幾何的傳統空間概念,展開了一個動態運動中時空共存的流動世界。
非線性建築設計是對遊牧空間的瞬時定格取型,遊牧空間對應於矢量狀態空間而言,在矢量空間中的運動受力的牽制,只能在固定點之間運行,而遊牧空間是開放的,運動可以在任意點之間發生,變數永遠處於變化的狀態之中。因而非線性設計追求“平滑”,它是遊牧空間的個性寫照。
唯一性
非線性建築設計強調生成的“過程設計”方法,即重視各種影響設計的參數量的相互作用,並通過分析研究過程,讓建築形態自然浮現,這樣將作為結果的建築轉化成了作為“過程”的建築,體現了自下而上的設計思想。因而生成的結果再不會有模仿或再現,而具有唯一性。
(徐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