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地 址: 山東青島市
電 話:<{{phone}}>
網 址:#http://meiyubuy.b2b.hc360.com#
http://www.qd54.cn/meirong/?/26243/shimeiyuanmeirongyong.html
地域介紹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一。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40.9萬,2007年1-12月,全市戶籍人口當年出生75342人,同比增加9205人,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萬人。
名稱的由來
“青島”這個名稱,原指小青島(也叫琴島),以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是在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即墨縣誌》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一個全面了解青島的人。儘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一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一座小島“青島”,亦被許鋌所提及。
在許鋌編撰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有這樣一段記述:“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馬、曰香花、曰田橫、曰顏武。”這裡說的“青”,即是指青島,也就是現在的小青島。在許鋌的眼裡,小小的一個青島,不僅可以設防,抵禦倭寇的侵擾,而且還是可供人居的地方。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小青島最初還是主要用於軍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許鋌所此時所提及的“青島”,是浮山千戶所管轄的一個可以駐軍的小島。而在這個島的對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宮,也已在這裡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尋到天后宮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來闢建青島村的時代。
據編修於1924年的《胡氏族譜》記載:“吾族相傳自明永樂初年由雲南遷居即墨,世居青島之‘上莊’”,“聚族而居,五百餘載”。這就是說,在天后宮還沒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經從雲南遷居在現迎賓館一帶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島村”。只是到了後來,村民繁衍愈眾,原來的村址已不能容納,故又分出一支來,搬遷到了現在的湖南路和廣西路一帶。這樣,原先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上青島村”,俗呼“上莊”;而新建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下青島村”,俗呼“下莊”。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莊”。
這就基本上給了我們一個清晰脈絡,即“先有青島,後有青島村,最後才有天后宮”。因為我們已知,青島附近的一些島嶼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名稱。估計“青島”之名,最晚也不能晚於明初。後來,胡姓族人從雲南來了,他們除以青島灣里這座小島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還將附近東面的一座山嶺,命名為“青島山”。來青島之後,他們“可樵可漁”,在這裡建了一座“媽祖廟”,這就是後來的天后宮。到了天后宮建成的1467年,青島灣一帶就成了整個青島地區最大的漁貨碼頭,被稱之為“青島口”。等有了這么多冠以“青島”之名的地名之後,原先的“青島”就被俗呼為“小青島”了。
而另一個被稱做“青島”的小島,位於今即墨市田橫島的東北方,又名“三平島”。這個小島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縣誌》中有過記載,但因與“青島”重名,故自20世紀初之後,便多稱為“三平島”。而這個“青島”,也就慢慢地沒有人叫了。
那么,什麼時候才將“青島”作為青島地區的總稱呢?現在有資料記載的,就是天后宮內的一塊刻於清同治年間的《募建戲樓碑記》的石碑。此碑文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在這裡,碑文中使用的“青島”一詞,已不是一個島、一個村、一座山和一個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島地區的總稱。對於碑中之“青島開創”和“百有餘年”的斷語,時間當在清乾隆年間,這應該是青島的“開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