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青島市
【發布文號】青經投資[2003]17號
【發布日期】2003-01-29
【生效日期】2003-01-29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青島市2003年-2005年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意見
(青經投資[2003]17號)
2000年以來,我市開始實施《2000年-2002年青島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經過三年的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最佳化。高新技術產業、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三大板塊”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由1999年的73.7%上升為2002年的88.4%。三年完成技改投資350億元,超過了整個“九五”期間的技改投資,融資渠道由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向以自籌資金和外資等多種方式轉變。建設過億元技改項目80個,投產了海爾GSM手機和家電出口基地、海信CDMA手機和MMTV、青鋼集團35萬噸高速線材、石化廠300萬噸煉油和柴油加氫及氫提濃工程、即發集團雙絲雙燒高檔針織面料、港務局1、2號碼頭聯體改造和礦石接卸改造等40個過億元大項目。按“新產品、新機制、新形象、高效益”標準建設現代生態工業園的工業園戰略,已成為青島工業繼名牌戰略、大集團戰略後的又一亮點,目前經市政府認定、在建和規劃的工業園已達30個,總投資330億元,已有13個基本竣工投產,完成投資158億元,2002年工業園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率達到35.7%,冰櫃、冰櫃、洗衣機、空調、鐵路客車等10種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20%,冰櫃、冰櫃等7種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即發”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海爾、海信等企業16種產品成為“中國名牌”產品,海爾集團、海信電器、港務局、青啤股份公司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工業整體競爭力增強,大企業在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十大”企業集團經濟總量占全市工業比重呈下降趨勢,廣大中小企業活力增強,逐步呈現“點高面寬”的局面。
一、新一輪工業產業結構升級是工業現代化和經濟國際化的需要
黨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緊緊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十五”後三年是青島市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享受開發中國家優惠的過渡期內,工業經濟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緊迫,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形勢不容樂觀。
第一,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快,工業的適應能力有待增強。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已開發國家將進一步向我國擴散成熟技術和過剩生產能力,全球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面臨更為直接的國際壓力,將給國內帶來巨大的衝擊,我市工業總體水平還不能完全與之適應。一是工業利用外資的數量和質量不高,過億美元的外資大項目、引進的國際知名大公司、機電產品利用外資較少,與上海、深圳等城市差距明顯。二是外貿出口數量和質量不高,外貿出口量、機電產品出口比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遠低於上海、廣州、蘇州等地;外貿出口主體單一、方式單一、市場單一、產品結構單一,抵禦風險的能力較低。
第二,今後三年世界經濟成長將呈低速平穩態勢,我市工業發展的外部推動力不強。全球經濟成長的三大主要動力---美、歐、日經濟仍處於低迷狀態,全球產業中最有帶動效應、最活躍的新興產業尚未完全復興,導致相關進出口貿易、證券市場大幅動盪,全球性通貨緊縮,目前依然未走出低谷,預計後三年世界經濟不會有較快增長,全球貿易也將呈緩慢增長態勢,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不可能太大。因此,進一步通過工業結構的調整,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成為現實需要。
第三,國內面臨內需和有效供給不足雙重壓力,我市工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近幾年我國一直存在通貨緊縮現象,工業品生產能力遠遠大於需求量,一方面說明內需啟動不夠,另一方面說明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不能提供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我市工業經過三年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除家電有較強競爭力外,大部分產品競爭力不足;工業結構過輕、過低,雖然高新技術產品比重達到三分之一以上,但80%集中在海爾、海信、澳柯瑪這三家家電企業,大多數企業用於技術開發的費用低,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產品較少。
第四,中國入世,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對我市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企業對世貿組織認識還很不夠,對入世給工業發展帶來機遇的估計過於樂觀。入世給工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嚴格按照世貿組織有關規則來運作,並且必須在應對挑戰中尋找機遇。儘管已開發國家承諾開放市場、降低關稅,但是已開發國家同時充分利用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對我國出口產品進行限制,影響了產品順利出口。同時,由於對世貿組織規則了解不多,企業應對已開發國家貿易限制的能力不夠,對應訴的程式、步驟了解不夠,也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
總之,前三年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面對市委、市政府對工業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工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還較大。必須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推進新一輪結構調整,加快構築青島可持續發展的大工業體系。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實現工業化”的歷史性任務要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為主線,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大集團戰略、工業園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進一步最佳化工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的工業格局,把青島建成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工業基地之一。
(二)調整目標
1.輕重工業比重由2002年的60.4:39.6達到2005年末的55:45;
2.2003年-2005年完成工業投資88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占總投資的50%以上;
3.高新技術產值比重達到40%以上;
4.15種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0%,10種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5.2005年末,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和企業集團達到10個,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達到10個;
6.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500億元,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800億元,年均增長16%;工業利稅200億元,年均增長15%。
三、調整發展方案
建設生態城市,提高人文居住環境水平,擴大我市環境、資源特色優勢,拉長增量,提升存量,以增量促調整,以存量促發展,發展港口、海洋和旅遊三大特色經濟,壯大汽車、造船、鋼鐵和石油化工四大產品,提升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機械裝備和服裝服飾六大優勢產業、培育新材料和環保兩個新增長點,構築青島可持續發展大工業體系。
(一)發揮資源優勢,發展港口、海洋和旅遊三大特色經濟
1.港口經濟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前灣二期貨櫃碼頭、前灣港三期工程、25-30萬噸級原油碼頭、液體化工碼頭,實施港口西移,大規模調整港口生產布局。前灣港區逐步發展成為以國際遠洋幹線和國際中轉業務為主的貨櫃運輸、原油進口及石化產品中轉和儲備、煤炭及鐵礦石運輸等綜合性航運中心,青島老港區逐步改造成為以內貿航線為主的貨櫃運輸以及鋼材、散糧食、散水泥、散純鹼、散化肥及內貿貨櫃裝卸基地,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專業貨種基地。三年投資50億元,2005年達到貨櫃740萬TEU、煤炭吞吐量2000萬噸、石油吞吐量4000萬噸、鐵礦石吞吐量2800萬噸的能力,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
依託港口優勢,加快物流業發展。建設港口、改造公路、鐵路、機場等貨運樞紐。做好以生產、銷售一體化經營為主的企業物流,推進以批發、倉儲、運輸為主的綜合性物流。鼓勵企業物流社會化,物流活動集約化,降低物流成本。發揮海、空、港和保稅區優勢,大力發展以洲際和國內分撥為主的國際物流和外貿物流。吸引國際知名物流服務企業來青投資發展,對現有運輸、倉儲、代理等企業進行改造重組,培育有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逐步將單體物流組合成相對聚集、布局合理的社會物流系統。加快物流園建設,圍繞臨港工業帶、開發區、保稅區、高科園區以及工業園區,建立前灣港物流、開發區綜合物流、航空物流、城市服務綜合配送物流等大型物流園區。積極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整合現有物流信息資源,建立適合現代物流發展的信息平台。
2.海洋經濟
我市擁有國內最為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全國1/3以上的海洋科研機構、半數以上海洋科研人才集聚在青島,具備了依託海洋發展的先決條件。建設國家級的海洋科研中心、國家級出口加工基地和國風海洋藥物產業園,重點發展海洋生物、海洋及生物工程藥物、海洋材料開發製造以及海洋食品加工。堅持產、學、研結合,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生產,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利用品牌和網路優勢,儘快建立行銷機制,充分擴展藻酸雙酯鈉、甘糖酯生產,發展抗病保肝和治療愛滋病等一類新藥、加快黃海葵毒素(AP-A)等海洋藥物生產能力。加快重組葡激酶、重組鏈激酶、人β-神經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11、NKS、巨細胞病毒診斷試劑盒等生物工程藥物的產業化。積極發展從海洋節肢動物外殼及真菌、藻類中提取甲殼質及其衍生物製備的海洋生物材料以及生物醫用新材料。調整海洋產品加工結構,發展“超市”級海洋產品加工,提高附加值,重點研究開發速凍、即時性熟食水產食品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新產品;積極發展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海洋食品;擴大魚類、藻類、貝類加工廣度,提高魚類、藻類、貝類下腳料的綜合利用。
3.旅遊經濟
旅遊經濟是青島的特色,也是第三產業的核心,對社會和經濟的拉動較強。青島舉辦2008年奧運會海上比賽項目,將促進旅遊的國際化。提高旅遊規劃建設水平,保持和發揚青島山、海、城、商渾然一體的城市特色,突出鄉村游,對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和梯次開發,開闢吸引力強的新景點,發展以青島為樞紐的跨地、跨市旅遊,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大力發展工業旅遊。依託海爾、海信、青啤、頤中、汽車廠、澳柯瑪、雙星、青島港等名牌企業的管理和產品優勢,發展工業旅遊,達到對青島旅遊強有力的補充,形成城市旅遊和工業旅遊相結合、富有青島特色的旅遊經濟。加快開發旅遊產品。依託旅遊資源,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具有青島特色的海洋旅遊產品、奧運紀念品、旅遊工藝品、紀念品等,實現旅遊景點與旅遊產品的緊密結合。
(二)壯大汽車、造船、鋼鐵、石化四大產品,以增量促調整
1.汽車
重點建設重型載重車合資、轎車合資等重大項目,三年投資40億元;建設1-2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研發中心,提高載貨車、改裝車自主開發能力,汽車零部件開發能力與整車同步甚至超前,產品安全性能和環保性能明顯提高。2005年,達到中、重型汽車產量10萬輛、改裝車3萬輛、轎車10萬輛、客車3000輛,汽車零部件與整車廠同步發展,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
載貨卡車 重點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型車和專用車,逐步發展軍用車;開發專用車底盤,提高改裝車技術水平,成為我國中、重型車重要生產基地。2005年形成年產中、重型載貨車10萬輛和駕駛室15萬份的生產能力。
轎車 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汽車企業的聯合,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和保稅倉庫優勢,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發展廂式貨車和旅行轎車,2005年,形成年產10萬輛的生產能力。
客車 重點發展豪華旅遊大客車,加快開發專用客車底盤;建設年產3000輛公交客車項目,生產低底盤、排放達到歐II標準無級變速公交客車。2005年,形成年產豪華客車600輛,客車年產量達到2400輛的能力。
改裝車 以專用汽車底盤和專用裝置為突破口,重點發展大馬力、低油耗、低排放的適用於高等級公路運輸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專用半掛汽車、城市專用汽車、高空帶電作業車、機場專用車和高等級公路維護管理用車;發展為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的各種專用車。“十五”末,形成年產各類改裝車3萬輛的能力。
汽車零部件 圍繞汽車整車的發展,對發動機、變速箱、懸掛式車橋、後視探測儀、空調、車載電話、駕駛導航系統及數位化儀錶板等等汽車產業鏈產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我市汽車零部件生產整體水平。做強做大我市有優勢的汽車車橋、散熱器、汽車電子控制器、蓄電池等汽車零部件產品。
2.造船
建設海西灣大型船舶修造基地、靈山衛中型船舶修造基地、貨櫃合資合作等重大項目,三年投資40億元,形成“一大一中兩個重點” 的生產發展格局,即海西灣10萬噸級以上大型造修船基地和靈山衛10萬噸級以下造修船基地以及軍用艦船和貨櫃兩個重點產品,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造修船基地。2005年,達到造船能力50萬載重噸,貨櫃18萬標箱的能力;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海西灣大型船舶基地 在海西灣建設15萬噸級修造船塢1座和30萬噸級造船塢1座,初步建成大型造修船基地。造船重點發展超大型油船、大型散貨船和大型貨櫃船;修船重點發展船舶改裝和LNG、LPG、FPSO、化學品、滾裝船、貨櫃船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船舶。2005年,造船能力達到40萬載重噸。
靈山衛中型船舶基地 在靈山衛建設10萬噸級造船塢1座,開發10萬噸以下的機動船舶,重點發展5000立方米及以上液化氣船、天然氣船和萬噸級客船、貨櫃船等高附加值的中小型船舶。2005年,達到年造船能力10萬載重噸。
船舶配套產品 提高現有船舶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重點發展船用柴油機、發電機等船舶輪機、舾裝、電力產品以及冷藏貨櫃用壓縮機等產業鏈產品。
3.鋼鐵
實施軋機連續化改造、煤氣發電改造、燒結改造、高爐長壽命改造及環保綜合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15萬噸/年冷軋不鏽鋼薄板、1000萬噸/年鋼板等產品結構調整項目,三年完成投資150億元,實現鋼材由普鋼-優鋼-特鋼-精品鋼材的調整發展,提高優質鋼、合金結構鋼、焊條焊絲用鋼、汽車彈簧扁鋼、高強度標準件用鋼、高品質線材的比重;實現鋼材-不鏽鋼板-冷軋鍍鋅及塗層板多品種發展的產品結構。2005年,達到煉鐵、煉鋼和高附加值鋼材各300萬噸、冷軋不鏽鋼板15萬噸的能力,銷售收達到125億元。
鋼材 重點發展優質鋼、合金結構鋼、焊條焊絲用鋼、汽車彈簧扁鋼、高強度標準件用鋼、中高碳硬線、鋼簾線、輪胎子午線用鋼等以產頂進高品質線材,2005年高附加值鋼材比例達到80%。
不鏽鋼板 按照國家“熱軋相對集中、冷軋適度分散”的不鏽鋼板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家電、貨櫃、鐵路客車及裝飾用0.3-3mm奧氏體、鐵素體和馬氏體不鏽鋼,2005年達到15萬噸生產能力。
鋼板 積極探討與國外大公司合作,發展冷軋、鍍鋅及塗層板項目,發展汽車、家電、建築用冷軋鍍鋅及塗層薄板、船用中厚板。
4.石化
依託1000萬噸大煉油和現有企業的擴建改造等大項目,抓住機遇,積極利用外資,發展石油化工、瀝青等下游產業鏈產品,三年投資100億元,2005年達到煉油和精製油品1000萬噸、瀝青300萬噸、煉油下游產品MMA5萬噸、環氧樹脂10萬噸、雙酚A 6萬噸、ABS 30萬噸、瓶級PET37萬噸、溶聚丁苯橡膠6萬噸的能力,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
大煉油 依託國內大型石化集團,建設1000萬噸大煉油項目,積極發展各種精製和高附加值油品,2005年達到1000萬噸的能力,積極發展煉油催化劑等煉油上游產品。
石化 加大招商力度,積極與國內外大公司合作,發展聚乙烯、乙二醇和EVA等乙烯下游產品,發展MMA、丙烯酸、丙酮、苯酚、雙酚A、環氧樹酯等丙烯下游產品,發展ABS、苯乙烯、PTA、瓶級PET、苯酐、溶聚丁苯橡膠等芳烴下游產品,建設青島石油化工基地。
瀝青 依託國內外大集團,抓住國家西部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高品質重交道路瀝青。
(三)提升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機械裝備和服裝服飾等優勢產業,以存量促發展。
1.電子通訊產業。堅持自主開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擁有自主品牌和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和技術, 縮小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以重點企業集團為龍頭,帶動扶植一批骨幹企業,重點發展計算機及網路產品、現代通信產品、數字音視頻產品、軟體產品、電子基礎產品。三年投資80億元,重點建設移動通訊基站、第三代移動通訊產品、數位電視及過渡產品、數字模擬信號轉換產品、大螢幕投影、混合積體電路、厚膜積體電路、液晶和等離子顯示器件、數位技術中心、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等重大項目。到2005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長33.6%,技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計算機及網路產品 研究開發網路存儲系統、網際網路入侵監測系統、獨立系統核心防火牆、家庭集中控制器等新型計算機網路產品,發展高性能系列伺服器及工作站、工業控制機、熱技術印表機、顯示器等;重點發展品牌PC機及攜帶型計算機、伺服器、自動收款機、網路交換機、路由器、數據機、集線器、網卡等計算機及網路產品。
現代通信產品 研究開發第三代數字移動通信手機及基站、第四代CDMA專用晶片;重點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GSM、CDMA手機及其它蜂窩移動通訊產品、鋰離子電池、基站、程控交換機和網路交換機等移動通訊產品以及光纖光纜、光私尤氳裙饌ㄐ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