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後周廣順元年(951)改寺名為明州定海縣保全禪院。寧治平元年(1064)敕改靈峰寺,靈峰之名由此始。歷代多次修葺。青鹹豐間寺毀,光緒初年重建葛仙殿,招僧居住,光緒十四年(1888)建佛殿5間、客房14間,後又建方丈殿、前進殿和峰樓等。山麓有靈峰下院,建有按指堂、雲深軒,鹹豐間毀圮。數里外有演法堂,傳為晉葛玄修煉處,早圮廢。
靈峰寺屋在“文化大革命”時拆作他用,僅存寺基,90年代初開始修復。址廣約里許,寺後有蜃潭,以蜃氣出沒占晴雨。
故事傳說
寺旁有甘泉從石罅流出,久旱不涸。有方竹偶生岩谷,傳為葛仙翁與寺僧道安共飯時插箸成竹,故又名箸竹。寺下有七佛岩,岩下有丹,傳葛玄(亦傳葛洪)曾在此煉丹,今猶在。寺址內有櫻花樹一株,傳為清康熙時日本僧人所植,山後有日僧墓葬,碑銘“扶桑入懷”今均存。
民間多葛仙翁傳說,信眾遍布附近各縣。民國時上山禮佛者年約數萬人。其部分香金曾充靈岩區教育經費。1953年夏曆三月初三正清明日,上山禮佛者達6萬人。近年逢夏曆四月初十前後和五月初五香期,上山禮佛者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