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音樂合成器
又簡稱電子合成器.是由電子設備代替樂隊進行演奏和進行自動化編曲的一種電子化設備.音樂電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電子音樂。電子琴的出現,開闢了音樂的一個新天地。但是自從電子合成器問世以來,電子音樂就又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 1951年 】 Les Paul的名字對搞搖滾的肯定很熟,電吉他就是這廝發明的。一架電子合成器與電子琴的鵓馱謨諍銑善骼鎰傲誦磯囁樾Ч鰲?
本世紀50年代,出現了第一台電子合成器。那時它還只是一個龐然大物,利用計算機技術,輸入信息,可以改變音調、音量、速度、波形及包絡等。但是很費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產生幾分鐘的音樂。到了60年代,合成器裝上了琴鍵,已進入商品化,並且體積也大大減小了。合成器實際上是一台聲音的頻率合成儀,可以製作各種聲音,改變各種音色。可以把製作好的音色貯存起來取用,可以存在合成器里,也可以把製作好的音色貯存在0141ROM塊(唯讀存貯器)中或軟碟里。有一種採樣合成器,還可以採集某種聲音的音色,然後在整個音域裡重放,重放時還可以改調、改速度、改音色。合成器還可以當作電子音樂的音源,也可以作鍵盤輸入用,還可以通過MIDI(樂器數字接口)系統作為計算機音樂系統里的聲音發生器或控制別的部件的主機等等。
用合成器製作聲音的方法很多,起先是把若干個正弦波振盪器連在一起,改變各自的頻率、振幅,就可以產生不同音色。後來,又採用壓控方法,對頻率、振幅、波形、時值、包絡線等進行調製。近年來,又採用了調頻的方法,波形記憶方法,脈衝數碼調製方法等。也可以把以上各種方法混合使用。
例如有一種改變波形包絡的方法,把波形包絡分成幾段即AB、BC、CD、DE……等,通過改變B、C、D、E等點的位置,即相對幅度以及改變各段的斜率,就可以進行音色設計了。
目前,由於電子音樂的普及,電子合成器可以解決相當一部分的歌唱及舞廳的伴奏問題。可以在事先由一個人製作伴奏音樂樂曲或背景音樂,而不需要樂隊,或者部分代替樂隊。由於製作和修改方便,成本低,音樂豐滿,所以市場需求量很大,因此,世界許多國家的廠商都不斷地在發展並推出新的型號,每年都要更新換代。當前的趨勢0142是不斷採用先進的技術,以取得更多、更好的音色;擴展容量,這包括擴展槽口,增加軟碟驅動器或硬碟,增加最大發音數目,增大存貯量,擴展琴鍵等;使功能多樣化,如把一台合成器變成同時可以發二種、四種甚至幾種音色,即一台當作幾台使用,或者把鼓機的節奏發生器功能、音序器的編輯功能放入合成器,讓合成器代替計算機的主機等;擴展功能,例如有的合成器有“跟隨”功能,即經預置,每一個音後可以跟隨一個二度或三度音,“重疊”功能,輕奏或重奏時可以發不同音調或音色;另外,合成器還向輕便、使用操作方便等方向發展。
"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樂器的數位化接口)的縮寫。則是電腦多媒體技術在音頻領域中的又一套用。整個MIDI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體,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台,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電腦可以將來源於鍵盤樂器的聲音 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電腦。
MIDI是一種數字接口,而計算機正是數字世界的統治者,計算機理所當然地成了MIDI樂器們的統帥,當我們將計算機連入整個音樂系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的統帥的地位。系統中的其它MIDI設備將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創作或演奏各種風格不同的樂曲。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這樣說,無論多么先進的音樂 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台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但籍著電子鼓的發展及編曲機(Sequencers)和同步技術(Synchonization)的發達,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發展,使得連線這些器材一同演奏變成一個難題。
電子合成器與電子琴的區別
六十年代,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Moog又研製出了小型實用的電子合成器。從此,首先在歐美地區,合成器作為新型的樂器被音樂家尤其是流行音樂家所採用並飛快的流行開來。
到當今90年代,電子合成器已經發展經過了很多代產品,已經非常完善,它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了。
很多人不能分別出電子琴與合成器,不知它們有什麼區別,是的,光看外表在有時不太好區別,同樣的標準鍵盤,非常接近的控制單元,相差不多的體積,一切都那么相似,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它們的不同點在內部,最大的區別在於音色的編輯製作,電子琴使用固化的音色採樣,大部分琴不提供音色編輯功能,也就是說,琴里有什麼音色你使用什麼音色,如果你想改一改,讓它更符合你的要求,對不起,辦不到。
隨這科技的進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一些高檔電子琴增添了一些簡單的編輯功能,但太少了,很難滿足專業音樂工作者的需要。電子合成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供最優秀的音色和提供最強大的編輯製作和控制功能,它不但有世界上各種最優秀的音色採樣,同時還為使用者提供的大量的編輯功能,利用這些功能,你不但可以將音色修改的更個性化,還可以創造自己獨有的音色,如果你有興趣的化,你還可以利用合成器為我們提供的控制器在演奏中修改音色,當然你要提前在音色編輯時做一定的設定。
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的差別,比如說合成器多數不帶自動伴奏功能和自帶的擴聲電路部分。請一定不要認為這是設計者的忘記了,這正是設計者考慮到它們不同的套用範圍而專門設計的。電子琴多為家庭或教學使用,多為一人操作,並且很少有專業的擴聲設備,所以配備了自動伴奏功能和擴聲喇叭。而電子合成器主要在樂隊中使用,很顯然,自動伴奏功能毫無意義,在演出場地一定是用專業音響,添加琴自帶的擴聲電路只會增加成本,所以,我們買到的合成器是很少有以上兩個功能的。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有的合成器帶有音序器功能(這樣的琴被稱作"音樂工作站),利用這一偉大的功能我們可以創造一人樂隊,自己獨立完成全部音樂的製作,電影《第一滴血》的主題音樂就是一個人利用一星期的時間製作出來的。
由以上不難看出,電子合成器才是我們的首選工具,但它的高昂的價格也的的確確是令人咋舌的。
其實真正說到電子合成器代替傳統的弦樂是從1982年開始的,它的出現的契機按照當時電子合成器之所以能夠誕生的理由都是極其簡單的“弦樂曲容易出錯”。自此合成器和弦樂的對立是越來越明朗,前衛似乎成了合成器的代名詞,因為其間還是有一些很不錯的作品的。
80年代,將計算機與合成器結合起來的“音樂工作站”問世,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見的自帶音序器錄音功能的電子合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