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交換
正文
在沒有直達電路的各個電報局間通過交換局(轉報局)完成電報接轉的過程。電報交換方式有電路交換和電文交換兩種。簡史 早期的電報交換採用人工轉報方式。20世紀30年代,開始使用具有印字和紙帶復鑿性能的電傳打字機,接收到的電文鑿孔紙帶,可由自動發報機轉發出去,但是鑿孔紙帶仍需人工分揀傳送。40年代發展出按鈕制半自動轉報方式。1950年左右,出現了在電文紙帶前端加鑿“路由”孔以識別電路的紙帶存儲轉發全自動電報交換系統。60年代以後,出現了電子電腦程式控制的全自動電報交換系統,中國於1970年前後著手研製程控電報交換,現已在公眾電報和用戶電報通信上套用。
電路交換 根據發報局的要求,交換局將發報局和收報局間的電路連線起來,使雙方直接通報,通報結束後拆斷電路。這種交換方式一般適用於用戶電報交換。電路交換的特點是交換設備較簡單,但在業務量大時接通率較低。
電文交換 交換局把發報局發來的電文收下存儲,並判明該電文的去向,待去向電路空閒時轉發給收報局。這種方式適用於公眾電報交換。電文交換的特點是交換局接轉的兩側電路不一定要同時處於空閒狀態,因此電路利用率高,並便於實現緊急電報優先轉發等業務。但因電報信息要在交換局內處理,必然引起一定的時間遲延。交換設備也較複雜。
電文交換有人工轉報、半自動轉報和全自動轉報三種方式。
① 人工轉報:交換局將收下的需要接轉的電報,分發到該報的去向電路座席上,用人工重行拍發,轉給收報局。人工交換速度慢,易出差錯。這種方式現今在業務量小的電路上和在碼型、碼速不同的場合還有套用。
② 半自動轉報:有撕斷紙帶半自動轉報和連續紙帶半自動轉報兩種方式。撕斷紙帶半自動轉報方式是利用具有復鑿孔性能的電傳打字機將發報局發來的電報收下,並按每份電報撕斷紙帶,將紙帶直接用於轉發。這種轉報方式減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交換速度,但其缺點是在交換局內電報分發仍須人工操作,電報在交換局內的停留時間較長,而且輸報設備笨重,噪聲大,占地面積大。
連續紙帶按鈕制半自動轉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局內分發,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這種方式不必撕斷紙帶,紙帶在局內分發改用機電式接線器和快速收發報設備來實行局內電路交換。操作時值機員在收報席將來報紙帶置於近旁的局內快速發報機上,按照確認的分發路由在按鈕盤上按下有關按鈕,通過機電式接線器自動連線,使在所需去向電路座席的局內快速復鑿機上收下二次鑿孔紙帶,該紙帶連續地放在該座席的外線發報機上自動轉發出去。
③ 全自動轉報:由電子電腦程式控制全面完成存儲轉發電文的交換方式,又稱程控電文交換。程控電文交換系統由硬體、軟體和業務座席組成。硬體有:電子計算機,是交換系統的主體,從所存儲的程式獲得“智慧型”,以執行交換中的各項任務;外圍設備,包括用以存儲程式及電報信息的大容量存儲器,以及輸入終端和輸出終端;多機通信轉接器,是實現系統內計算機機組間通信的通道;多路通信接口,是電報電路和計算機間的接口,用以完成電報外線電平和機內邏輯電平、外線串列信號和機內並行信號等的轉換,它屬於電報交換機的專用設備。軟體有:工作程式,用以完成具體的交換操作;作業系統程式或管理程式,負責任務調度及程式的分配與管理;各種數據,如轉報路由表、去報排隊表等表格以及各種常數,它們是程式執行時的依據。業務座席有:監控席,根據系統列印報告監視系統的運用,通過輸入命令對系統進行控制和干預;修正席,用以修正電報格式不符等錯誤信息;公電席,用以處理電報查詢業務等。
電子計算機在程控交換中執行的主要任務有:①收報,識別報始信號和報終信號,將一份完整的電報通過多路通信接口收下,送到規定的記憶體緩衝器中存儲起來;②識報分發,核對來報的流水號,查找有無作廢標誌,根據收報局名稱確定去向路由,按電報等級高低,插入相應的去報排隊表內,並把電文信息存入大容量存儲器內待發;③發報,按去報排隊表順序從大容量存儲器內取出待發的電報,發報時根據標準格式在每份電報上加上該輸出電路的冠字、流水號,以及發報時間、報始和報終等信號,並把電報拍發出去;④事後處理,電報發完後編造表格,如來去冠字流水對照表、留底表等,檢查電報有無重複和遺缺,並將電報信息存入大容量存儲器內留底。
為保證電報通信的可靠性和正確性,程控交換系統在設備上常須具有一定的冗餘度。實現冗餘度的常用方式有:主備方式,兩套計算機機組並行工作,即各有一套外圍設備,主機組做全部工作,備機組做部分工作,主機組發生故障,立即由備機組接替。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動態再組合方式,兩部計算機交叉共享兩套外圍設備,任一設備故障都能動態再組合,因此系統可靠性較高;多機方式,三套或更多的計算機並行工作,多機間經常通訊比較,因此正確性高,但結構複雜,系統利用率較低。
程控交換較人工交換、半自動交換有處理能力大、交換速度快、噪聲小、適應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因此發展迅速,已在電報通信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