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躍龍

雷躍龍和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吳偉業、書畫家黃道周等名士被譽為“當代名流”;又因為他為人剛正不阿,不投靠魏忠賢,而且晚年堅持抗清鬥爭。

雷躍龍入仕後,經歷了神宗、熹宗、思宗三個朝代,這正是明王朝由衰落到滅亡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尖銳。熹宗在位七年,重用魏黨,屢興大獄,朝野備受其害者難以數計,朝廷的腐朽凶暴和天災不斷,農民起義頻繁,滿人步步進逼,明王朝已臨近滅亡的前夕。
雷躍龍入仕的第二年就面對著魏黨專政,朝廷大權完全操縱在宦官魏忠賢的手上。他呼風喚雨,濫殺無辜。雷躍龍目睹大批正直的朝中大員因反對魏忠賢而死於非命;也親眼看到凡靠攏魏黨便可飛黃騰達,而且魏忠賢也確實想把雷躍龍拉進魏黨。但他不接受拉攏,凜然保持高尚節操,正直做人,對魏黨實行三不原則:不巴結,不奉承,不與之交往。而他的堅決態度竟能不被魏忠賢忌恨而遭毒手,實在是很不容易。這足以證明他不僅有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人格,而且有足智多謀、善於抗惡的本領。天啟七年熹宗死,崇禎繼位,斷然誅滅了惡貫滿盈的魏忠賢,為朝野除了大害。在追查朝臣與魏黨來往的全部信函中,沒有發現雷躍龍的片言隻字,表明他在魏黨弄權禍國的罪惡活動中確實一身清白,沒有同流合污。於是雷躍龍名聲大振,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分外器重。在崇禎在位的17年中,雷躍龍始終被委以重任,由庶吉士擢升為吏部左待郎、育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太子的老師)、經筵日講(皇帝的老師)等要職。
雷躍龍在《孔公重修學宮記》(見《玉溪文征》卷四)一文中,借對孔元德政績的讚揚提出了他的治國主張。他認為要國泰民安,為政者必須“首道德,後刑威;崇文教,選武備;開粒食,恤貧困;寬肅隨節,良惡異施,消患未形,邊疆安堵。”可惜明王朝覆滅在即,他的正確主張既無法實行也不會被崇禎接受,但他憂國憂民的品格可窺一斑。雷躍龍對農民起義採取不支持的態度,當李自成於1644年3月攻入北京,祟禎在煤山自刎後,他拒絕在大順朝做官,並乘亂化裝逃出北京回雲南。同年四月吳三桂領清兵入山海關,直逼北京,五月李自成兵敗出走,清軍乘勝入關。清朝建立後,雷躍龍堅貞不降,矢志復國,他和世守雲南的黔寧王後代沐天波共商反清復明大計。
1646年,桂王朱由擲在廣東肇慶即位,建元永曆,並聯合兩廣、雲、貴等地農民義軍展開抗清復明的鬥爭。永曆十年(1656年)農民軍領袖李定國迎永曆帝到雲南昆明,雷躍龍任南明大學士。三年後,清兵入滇,攻陷昆明,雷躍龍跟隨永曆帝逃往緬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以武力逼緬甸交出永曆帝。雷躍龍於同年死於咒水之難,以身殉國,享年59歲。
雷躍龍學識淵博,貫通經史。他的著作據方樹梅所說,有《葵草集》、《逸余集》若干卷。由於長期戰亂,《逸余集》已湮沒不存,《葵草集》也只有殘稿倖存於族譜之中(見《玉溪文征》卷一:雷躍龍《有所思》四首《按語》)。清朝末年,李根源與善化黃鹿淦將收集到的《葵草集》與騰衝胡璇遺著合刻刊印,名為《雷石庵尚書胡二峰侍郎遺集》。1945年李鴻祥委託王燦所輯的《玉溪文征》中收有雷躍龍的詩80餘首,散文3篇。
雷躍龍晚年與史可法等人被推為義節之士,“仰為泰斗,名重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