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屬淨土宗。據寺僧講,南朝梁武帝蕭衍好佛,天下靡然從之。有僧始結草廬修習于山。唐初建寺,從此香菸不絕,盛於明代,延續至民國,遞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寺滅。

地理位置

大竹縣雲霧寺又名雲霧山寺,坐西向東建在雲霧山主峰北側一緩坡地帶上,海拔1190米,四周有四座山峰俯首環抱,自然形成一“蓮花”狀。雲霧寺一直是川東地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有"川東小峨眉"之稱。據載,明朝建文帝曾在雲霧寺避難三月。至今尚存明代石刻佛像,部分原有建築構件及二孔石橋等文物。現今寺廟為近年在原址恢復重建,已不如原來古樸,但仍保存有部份文物。寺廟處華鎣山上脊,竹、渠分界,一寺而跨兩縣,有“石橋金扁擔、一頭挑大竹、一頭挑渠縣”的傳說,是觀景絕佳位置。

歷史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原名普賢寺,據《大竹縣誌》記載:雲霧寺創建於唐朝聖歷二年(公元697),又據《渠縣誌·宗教篇·寺觀》記載:雲霧寺始建於南北朝梁蕭時期(公元503—557),“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梁蕭時,在逢春壩雲霧山建普賢寺。南宋死心和尚曾在普賢寺修行”。死心和尚圓寂時,盤膝而坐對眾僧曰:四十年淨身自修,苦渡深山寒寺,本來無蹤,本去無影。話畢而終。

明末著名禪師破山海明大師曾在雲霧山普賢寺修行,在寺內親書“俗霞台”三字。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雲南進士李雲程撰《募修雲霧山普賢寺殿引》,文中說到:“宜樂禱無不靈,十邑景仰。求無不應,全蜀聲揚。以故禮之者,老幼提攜,朝之者,寒暑絡繹。人人目前有雲霧,個個心中有普賢。”可見雲霧山寺在當時的規模和影響。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雲霧山普賢寺僧通訓募集四方善款,時歷五十餘月,重修普賢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雲霧寺[四川省大竹雲霧山寺]

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雲霧山普賢寺進行大規模擴建。先後建有大雄寶殿、文殊殿、天王殿、玉皇殿、觀音殿、老君殿、舍利殿、舍利塔、韋陀殿、魯班殿、祖師殿、八仙殿、聖母殿、關聖殿、藥師殿、禪堂、法堂、念佛堂、臥佛堂、延壽堂、報恩堂、南天門等殿宇建築。所有殿宇皆為青石砌牆;所有佛像皆為青石雕琢。擴建畢,寺名以山名更為雲霧山寺。

解放初期,雲霧山寺一片空寂,旋由一勞教農場駐紮至1958年上半年。1959年2月又建一茶場至“文革”時期,近三十年中,雲霧山寺慘遭劫難,四十餘座殿宇、百餘尊佛像、八百羅漢、歷代塔林被嚴重毀損,全部傳世經書化為灰燼。寺內只見兩殿、一堂和南北廂房牆體與天蓋尚存,余皆蕩然無存。

現狀

重建後效果圖 重建後效果圖

近幾年,雲霧寺相繼恢復了大雄寶殿、觀音殿、普賢殿、地藏殿,韋陀殿、齋堂、百步梯等寺廟建築,部分再現了鼎盛時期風貌。

典故

1928年春,北洋軍閥頭目吳佩孚曾到大竹,范紹增亦上山邀請洪玄下山為吳捧場。4月26日,吳55歲生日宴席上,吳夫人要洪玄為其題詩。洪玄推脫一番後,以寶塔詩的形式題為:

福相

彌勒樣

菩薩坐帳

觀音慈悲像

全中國人人講

帥夫人實在漂亮

傾城傾國舉世無雙

詩題得有點風趣,半認真半玩笑,以彌勒、觀音這些似乎神聖不可褻瀆的宗教人物與凡塵俗子相比配,說者本無心,聽者意翩翩;佛門淨心之處也有如此可愛隨俗的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