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自題:“卅一年秋悲鴻寫。”鈐“悲鴻”朱文方印。鑑藏印鈐“韓槐準所有”朱文橢圓印、“愚趣齋主”白文方印、“吳普航印”白文方印。
卅一年即指民國卅一年(1942年),徐悲鴻時年47歲。
圖中“S”形的粗大楓樹幹上落有兩隻喜鵲,一隻居上,一隻在下,似乎正竊竊私語,為蕭索的秋日平添了幾分溫情,也為大自然景觀增添了幾許浪漫的情調。圖中樹幹的用筆雄健有力,富於方折、頓挫、提按變化,表現出枝幹特有的質感。樹葉寫意生動,以淡墨中鋒勾勒輪廓,隨後填入橘紅、黃、綠、青等各色,豐富的色調點綴出清秋美艷的意境。
此圖畫在都勻皮紙上。這種皮紙產於貴州都勻,在當時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國畫用紙,其本身淡淡的黃色令畫面顯得古雅質樸,其粗糙的表面既吸水又不浸水,便於筆墨的表現。在物資匱乏的抗戰時期,徐悲鴻很喜歡用這種界於生熟之間的皮紙作畫。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原名壽康,別署神州少年,江南布衣,江南貧俠,江蘇宜興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一生堅持現實主義繪畫道路,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