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牌水庫

雙牌水庫

1953~1955年,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全面勘測瀟水流域的水資源,作出流域開發總體規劃,興建雙牌水庫作為瀟水開發第一期工程。雙牌水庫樞紐工程分為大壩、壩後電站、船閘及左右乾渠四大部分。其大壩樞紐施工採用從左岸到右岸,底孔導流的三期圍水方案;一期圍堰於1958年11月開始,在左邊河床施工,建築左岸擋水壩與電站廠房基礎開挖和澆築擋水混凝土工程;二期圍堰於1959年8月開始,採用右岸混凝土圍堰,河床中間導流;三期圍堰於1960年8月開始,9月5日正式截流,採用河心三個預留底孔泄流。雙牌水庫樞紐工程共耗資9620萬元,全部由國家投資。為單線雙向二級船閘,平均水頭38.84米,閘室平面56×8×21.5(長×寬×水頭),過渡段為186×15×2(長×寬×水深),設計年運輸能力總和為134萬噸,其中貨運量上下各50噸,木材120萬立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雙牌水庫位於湘江一級支流瀟水中游。水庫大壩建在雙牌縣城關鎮周沖,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航運、滯洪,控制流域面積103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97.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09立方米/秒。水庫設計總庫容6.9億立方米,設計灌溉農田32萬畝;電站裝機3台、容量13.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6.2億千瓦時。

雙牌水庫雙牌水庫
雙牌水庫雙牌水庫
雙牌水庫雙牌水庫

修建歷史

1958年4月,“雙牌水庫樞紐工程計畫任務書”上報國家計委、經委、水電部。同年7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召開的全省大、中型水電工程施工準備會議上,雙牌水庫被列為全省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年8月,成立雙牌水庫工程指揮部,由零陵縣縣長蔣德玟任指揮長,省水電廳副廳長史傑坐鎮指揮。1958年11月5日破土動工,調集零陵、東安、祁陽等縣11000勞力上馬修建。其大壩樞紐施工採用從左岸到右岸,底孔導流的三期圍水方案;一期圍堰於1958年11月開始,在左邊河床施工,建築左岸擋水壩與電站廠房基礎開挖和澆築擋水混凝土工程;二期圍堰於1959年8月開始,採用右岸混凝土圍堰,河床中間導流;三期圍堰於1960年8月開始,9月5日正式截流,採用河心三個預留底孔泄流。1962年,該工程陸續封閉導流底孔,圍水導流清基階段結束,土建任務基本完成,1962年8月船閘通航,到1963年樞紐工程全部完成。1963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視察雙牌水庫,並親筆題寫“雙牌水庫”庫名。雙牌水庫樞紐工程共耗資9620萬元,全部由國家投資。

水庫詳情

雙牌水庫樞紐工程分為大壩、壩後電站、船閘及左右乾渠四大部分。

大壩

大壩攔河壩為混凝土雙支墩大頭壩,最大壩高58.8米,壩頂高程176.5米,壩頂總長311米,河床右側的2號支墩為溢流壩段,總長136.85米。每支墩寬23米,溢流壩頂高程161米,上置1l扇10×9米(寬×高)鋼弧門,控制蓄水。河床左側8—11支墩為擋水壩段,每支墩寬18米,總長72米;左右兩岸以漿砌石重力壩與岸坡銜接。

水庫設計為百年一遇洪水流量10080立方米/秒,相應下泄流量13680立方米/秒,單寬(1米)流量為92.3立方米/秒,千年一遇下游水位139.9米。

溢流板厚一般為2米,反弧段增厚為3米,25度反弧畢坎跳流消能。根據湘水電農水字第049號文通知,雙牌水庫於1967年元月10 13正式關閘蓄水。1967年6月27日上午11時首次蓄正常水位170米。1968年4月,雙牌水庫大壩坎下數次突然斷流,8號支墩下游出現20米長、5米寬的渾水異常現象。後經1971年和1972年補充勘探查明,壩基下潛伏有五層泥化夾層,壩基摩擦係數只有0.4,達不到設計0.5的要求,導致大壩穩定不夠,危及大壩安全。其原因是大壩施工階段進行的帷幕灌漿已局部破損失靈,夾層被淘刷,因而清水變濁。同時,挑流消能使溢流壩下游沖刷坑形成,並發展很快,坑既大又深,造成大壩下游懸空並危及大壩安全。後報經水電部批准,決定採取在壩下游約10萬立方米的岩體內作高強鋼絲束的預應力錨固,在水深50米大壩近水面用木牌組成平台,將原防滲帷幕灌漿補償,將大壩挑流鼻坎進行延長加厚等綜合措施,對大壩基礎進行加固處理。全部加固施工任務由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湖南省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施工,1974年10月開始,到1980年8月完成。其預應力錨固,從1977年春開始,到1984年完成,至1995年工程運行良好。

船閘

為單線雙向二級船閘,平均水頭38.84米,閘室平面56×8×21.5(長×寬×水頭),過渡段為186×15×2(長×寬×水深),設計年運輸能力總和為134萬噸,其中貨運量上下各50噸,木材120萬立方米。過閘標準船尺寸32×6.5×0.8(長×寬×吃水深),重量為100噸,通航保證率80%,一次過閘時間33分鐘。1976年8月2日下午,因誤操作,船閘下閘室漫水,致使中閘室被外積水形成反壓力所摧垮,造成死亡3人,重傷一人,船閘通航中斷,沖沉大小船4隻,沖走水泥27噸,沖毀土建工程等,經修復於1978年元月船閘恢復通航。

渠道

渠道原設左右涵管各一道。左涵為鋼筋混凝土圓管,內徑2.5米,引用流量12.5立方米/秒,設計灌田16萬畝,後因電站發電用水不夠,計畫修建單江、何仙觀、石壩仔水庫代替,廢棄左乾渠灌溉方案。右乾渠首設放水壓力涵管2個,內徑均為2.5米,合計引用流量25個,渠道全長95公里,灌溉雙牌、永州、冷水灘、祁陽等縣市農田32萬畝。1963年,零陵縣菱角塘、郵亭圩、雙牌3個區,組織3000人常年施工,開挖右乾渠前5公里。1964年7月起,中共零陵地委派專區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張育文:地區水電局長潘樹永直接領導和指揮渠道施工,零陵縣委副書記陳振國任指揮長,組織該縣3萬勞力,按公社分段包乾負責,歷時一年多,開通右乾渠54公里;1966年春再開挖41公里,是年7月1日全乾渠通水。至1984年。雙牌水庫右乾渠灌區全部配套工程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