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雙氣囊小腸鏡及操作方式
山本博德(HironoriYamamoto)教授於2001年提出雙氣囊小腸鏡的技術,使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得以用內視鏡的方式來觀察整個小腸。
雙氣囊小腸鏡是由一條200公分的內視鏡和一條145公分的外套管(overtube)所組成。且兩者的遠端各有一個氣球,此外尚有一個幫浦可控制氣球的充氣或泄氣並監控氣壓。
雙氣囊小腸鏡的做法類似一般的胃鏡或大腸鏡,可經由口或肛門插入,根據鏡中拍攝到的圖像來診斷小腸是否有病變。通常情況,經口進鏡可抵達迴腸中上段,經肛門進鏡可上達空腸中下段,這樣交替進鏡可對整個小腸進行完全、徹底的檢查,一掃小腸檢查“死角”,將小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雙氣囊小腸鏡檢查過程由操作者負責插鏡和控制鏇鈕方向,一協助者負責托鏡和插送外套管,另一位協助者進行氣泵操作,觀察病人,給藥,鉗取活組織等。在x線透視輔助觀察引導下利用兩個氣囊反覆交替固定腸管,使有效長度僅2米的內鏡和柔軟的外套管完成長達6米的小腸檢查。
雙氣囊小腸鏡克服了膠囊內鏡不能直視觀察和取活檢的缺點,在腸腔內可進可退,發現病變還可以取活檢,做標記。小腸鏡上附有一個管道,其巨大優勢是能進行內鏡下操作(如進行活檢)和治療,可以病理確診小腸病變,也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的小腸病變,如內鏡下止血、息肉切除、球囊擴張,支架置放等,從而結束了小腸病變必須開腹手術的歷史,既減少病人的痛苦又可減少醫療費用。
雙氣囊小腸鏡的適應症
證實膠囊內視鏡懷疑的小腸病兆;小腸出血病因之診斷及止血;小腸腫瘤和息肉切除或切片;小腸阻塞原因之探查;以染色劑做小腸病兆術前之定位;小腸異物之移除;roux-en-Y手術後或胃切除術後之逆行性膽道攝影;小腸狹窄之擴張術;傳統大腸鏡無法完成之困難大腸檢查。
雙氣囊小腸鏡的效果
由山本博德教授的研究指出不論嘴或肛門插入,大部分都可以觀察到小腸全長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長度,如果合併兩者,有86%的病患可以做全小腸的觀察,這個結果相較於膠囊內視鏡(約79%)並不遜色。而至於插入困難的個案主要原因是做過腹部手術而造成的小腸沾黏。不明原因的小腸出血是接受小腸檢查最多的原因,膠囊內視鏡的診斷率約在38-93%,差異如此大的原因在於病人篩選差異、無標準化的判讀方法和判讀經驗不足。用雙氣囊小腸鏡約有76%的病患可以找到出血原因,此外,由於輔助器械之發展,內視鏡治療術有快速的進步,因而降低病患接受開刀的機率。
雙氣囊小腸鏡的併發症
就其併發症而言,雙氣囊小腸鏡就如胃鏡或大腸鏡一樣,算是一項安全之檢查,有一些併發症曾被報導過,例如出血、胰臟炎、穿孔等,但仍屬極少數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