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原文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評語道家提倡出世,故隱者之所以無榮辱之感,原因在於他們已經完全擺脫了世俗的是非觀念。 既提倡出世不計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義不計榮辱,故無所謂炎涼。

原文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譯文

一個退隱林泉之中與世隔絕的人,對於紅塵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忘懷而不存榮辱之別:一個計講求仁義道德而心存濟世救民的人,對於世俗的 貧賤富貴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而無厚此薄彼之分。
【註解】 炎涼:炎是熱,涼是冷,以氣候的變化來比喻人,清的冷暖。

評語

道家提倡出世,故隱者之所以無榮辱之感,原因在於他們已經完全擺脫了世俗的是非觀念。世俗之人認為榮榜與恥辱的事,在他們看來不過有如鏡 花水月。儒家提倡入世。在道義路上就要恩怨分明,提倡“人我兩忘,恩怨 看空”。孔子說:“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因為儒家講的是世 間作為,所以凡事都權衡輕重,而且處處以中庸之道為準。兩種世界觀決定 了對勞辱、恩怨的不同看法。但在傳統思想中,兩種觀念往往融為一體,即 既提倡出世不計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義不計榮辱,故無所謂炎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