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籬

隔籬

隔籬,是粵語辭彙,拼音為gé lí,釋義為籬笆之外自屬鄰居。指旁邊、隔壁的意思 。

辭彙含義

粵語把鄰居叫做“隔籬”。這個語詞的含義,對在農村出生或熟悉農民居住情況的人來說,是很易領會的。在過去,房屋之間通常都有一道圍牆,所謂圍牆,其實就是用竹子、茅草等植物紮成的籬笆。 鄰里之間相隔一道籬笆,因此,“隔籬”就是旁邊、隔壁的意思,鄰居的房子就稱為“隔籬屋”,鄰居就是“隔籬鄰舍” 。

文字記述

“隔籬”一詞,有現存文字記述最早見於晉朝王嘉寫的《拾遺記》記後漢經學家賈逵佚事:“賈逵年五歲,明惠(慧)過人。其姊韓瑤之婦,嫁瑤無嗣而歸居然,亦以貞明見稱。聞鄰中讀書,旦夕抱逵隔籬而聽之,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又如蘇東坡《浣溪紗》詞:“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在這句子中,“隔籬”就帶有鄰家的語意了。

也引申為人或物體旁邊。例如:坐喺我~呢位就系我女朋友。

這個是粵語中非常常用的詞語,但很多人不會寫,需要普及寫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