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儀

陸世儀

陸世儀(1611~1672)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大儒。字道威,號剛齋,晚號桴亭,別署眉史氏,江蘇太倉人。明亡,隱居講學,與陸隴其並稱二陸。他一生為學不立門戶,志存經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無所不通。其理學以經世為特色,這既是對晚明理學空疏學風的批判,也適應明清之際社會變革的需要。著有《思辨錄》、《論學酬答》、《性善圖說》、《淮雲問答》,及詩文雜著等40餘種、100餘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陸世儀話畫像 陸世儀話畫像

陸世儀,明季諸生。生於理學世家,家學淵源。少時擅長詩詞,文詩敏捷,其名著於鄉,曾從劉宗周講學。喜好結社,十七歲結文社;二十七歲與同里鄉賢陳瑚、江士韶、盛敬同坐一室,相互切磋結社,人稱“四君子”;後建同善會,以籌救濟。入清,不應科舉,在海門第一橋南“鑿池十畝,築亭其中”,建“桴亭書院”,隱居此處讀書、著述、講學。

順治十五年,陸世儀應督學張能麟延聘,赴江陰廣福山房講學,同時編輯《儒家理要》一書。事後,陸世儀被廣泛邀請到無錫東林、毗陵(常州)、雲陽(丹陽)等地講學。由是,桃李遍布,影響彌遠,“江南大儒”名望隨之而立。晚年於太倉結“十老會”,游廬山,訪白鹿洞,同顧炎武等有交往。卒後初諡文潛,改謚尊道,後人建安道書院,以示敬仰。

學術主張

陸世儀學問廣博,天文地理、禮樂農桑、河渠貢賦,戰陣刑法,無所不通,又精技擊,早年曾拜被譽為“江南第一”的名師石敬岩學習槍法,研習兵法,作《八陣發明》圖說,深得顧炎武讚許。目睹婁江水患,又鑽研水利,撰寫《淘河議》、《決排脫》、《建閘議》,用於治水。

《婁東十老圖》局部 《婁東十老圖》局部

理學宗朱程,反對王守仁的“致良知”,他說:“致良知雖是直截,終不賅括,不如窮理穩當。……天下事有可以不慮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學而知者,名物度數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當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運行,必觀書考圖,然後明白,純靠良知,致得去否?”他的學說以“居敬窮理”為本,著重內心修養,主張讀書要講求實用。認為除“六藝”外,天問、地理、河渠、兵法之類,都是安國興邦不可缺少的有用知識。他認為朝廷用人要大破成格,不拘資地,他鼓勵青年要有“體用具備,文武兼資”的才幹,以救亡圖強,振興國家。

他的實學思想,在明清之際影響了一代學人。由於陸世儀思想體系中對西方科技持開放態度,具有近代啟蒙意義,因此被中國思想研究中心列為從孔子到孫中山,對中國思想進程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

作品一覽

著有《思辨錄》、《學酬》、《復社紀略》、《春秋考》、《詩鑒》、《書鑒》等。其《思辨錄》分大學、國小、立志、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天道、人道、諸儒異學、經、史、子等14門類,35卷,數百萬字。顧炎武讀《思辨錄》後大為折服,致書陸世儀云:“知當吾世而有真儒也”。

清史文載

陸世儀,字道威,太倉州人。少從劉宗周講學。歸而鑿池十畝,築亭其中,不通賓客,自號桴亭。與同里陳瑚、盛敬、江士韶相約,為遷善改過之學。或橫經論難,或即事窮理,反覆以求一是。甚有商榷未定,徹夜忘寢,質明而後斷,或未斷而復辨者。著《思辨錄》,分國小、大學、立志、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天道、人道、諸儒異學、經、子、史籍十四門。世儀之學,主於敦守禮法,不虛談誠敬之旨,施行實政,不空為心性之功。於近代講學諸家,最為篤實。其言曰:“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間,書院遍天下,呼朋引類,動輒千人,附影逐聲,廢時失事,甚有藉以行其私者,此所謂處士橫議也。”又曰:“今所當學者不止六藝,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類,皆切於世用,不可不講。”所言深切著明,足砭虛憍之弊。其於明儒薛、胡、陳、王,皆平心論之。又嘗謂學者曰:“世有大儒,決不別立宗旨。”故全祖望謂國初儒者,孫奇逢、黃宗羲、李顒最有名,而世儀少知者。同治十一年,從祀文廟。

個人名言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擇師。

因念逝者之速如此,人安可一息不讀書。

寬收嚴試,久任超遷。此八字,用人之良法。

水旱,天時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墾壁,人和也。

悟處皆出於思,不思無由得悟;思處皆緣於學,不學則無可思。學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有所當讀之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讀熟。

詩詞

示虞九二絕句

興廢存亡代不同,縱橫顛倒任天公。小儒孤憤成何事,遁世需開萬古蒙。

風雨陰霾但一時,青天萬古只如斯,好將日月歸胸次,六合雲開正有時。

送文介石先生入中峰

底事傷心萬念隳,漫從蘭若寄棲遲。乾坤有限無窮恨,身世須臾不盡悲。

千里音書孤枕夢,六時功課一編詩。放舟日暮山風急,松柏灘頭讀楚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