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5年9月進入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師從張祥浩教授、洪修平教授;
1998年6月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199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楊國榮教授;
2001年6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2001年7月-2005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
2005年-2008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08年破格晉升教授。
曾為美國孟菲斯大學訪問學者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台灣東海大學客座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首屆師資隊伍建設委員會委員等等。學術兼職有: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促進委員會委員、中國朱子學會理事、上海市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理事、東方青年學社理事等,曾擔任《儒學與古典學評論》、《僑易》、《古典學集刊》等編委。先後入選上海市第二屆科教黨委系統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上海市曙光學者計畫、上海市社科新人等。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2012.10-2016.0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一屆和十二屆委員會委員、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等職。
研究方向
先秦哲學、道家哲學、王夫之哲學和古典政治哲學,已出版專著若干,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主要貢獻
專著
1.《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第一版,2007第二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2.《困境中的中國現代性意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3.《中庸的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7。
4.《天下或天地之間:中國思想的古典視域》,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5.《現時代的精神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主編或編選
1.主編《當代學術狀況與中國思想的未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2.執編《現代性的中國視域——<思想與文化>第8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3.編選《鍾泰學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執編《多元現代性:中國與歐洲的視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5.執行主編《思想與文化》第15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學術論文
1. 《論天道言說的正當方式——以王夫之莊子學為視域》,《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第2期。
2. 《由人而天的“機制轉換”與新主體觀——論畢來德的〈莊子四講〉》,《社會科學》,2013第7期。
3. 《〈莊子·應帝王〉與儒家帝王政治之批判》,《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4. 《儒家傳統復興與國家治理精神重建》,《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8期。
5. 《“學而時習之”與〈論語〉的開端》,《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
6. 《從“是非之知”到“莫若以明”:認識過程由“知”到“德”的升進——以〈莊子·齊物論〉為中心》,《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中國哲學》2012年第12期轉載。
7. 《論“庖丁解牛”》,《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8. 《孔子的“述”、“作”與〈六經〉的成立》,《哲學分析》,2012年第1期。
9. 《朱熹與中國思想的道統論問題》,《齊魯學刊》,2012年第2期。
10. 《仁的思想與軸心時代中國的政教典範》,《學海》,2012年第2期。
11. 《“家天下”與“天下一家”:三代政教的精神——以王國維〈殷周制度論〉為中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12.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義》,《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13. 《從五帝、三王到“天下型國家”:“天下政治”的歷史成立》,《社會科學》,2011年第12期。
14. 《道-教-經與孔子“斯文”的結構》,《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5. 《“渾沌之死”與“軸心時代”中國思想的基本問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16. 《“混沌之死”與中國中心主義天下觀之解構》,《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
17. 《絕地天通與中國政教結構的開端》,《江蘇社會科學》,2010第4期。
18. 《〈莊子·逍遙遊〉中的鯤鵬寓言》,《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09年第4期全文轉載。
19. 《“里仁”與人的居住方式——〈論語·里仁〉的思想及精神》,《人文雜誌》,2009年第2期。
20. 《“堯讓天下於許由”:政治根本原理的寓言表述——〈莊子·逍遙遊〉的內在主題》,《社會科學》,2009第4期。
21. 《以人道顯天道:論〈中庸〉誠的思想》,《齊魯學刊》,2008年第2期。
22. 《不可能的可能性:中庸之道的內在困厄》,《人文雜誌》,2008年第2期。
23. 《虛無主義、諸神之爭與價值的僭政——現代精神生活的困境》,《人文雜誌》,2007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24. 《世俗化與現時代的精神生活》,《天津社會科學》,2007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哲學原理》200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5. 《鬼神、文化生命與存在方式上的遠方——儒教祭祀精神》,《原道》,2007年。
26. 《政—治、教—學與文—化——古代中國政治正當性思想的一個向度》,《學海》,200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政治學》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
27. 《中庸之道與世界的當下接納》,《寧夏社會科學》,2007第1期。
28. 《世界的始終與人性之日生日成——王船山“天地之始終今日是”的哲學蘊含》,《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29. 《〈中庸〉的素位之學與接納世界的遠近之維》,《齊魯文化研究》,2007年。
30. 《中庸之道:作為一種全面深邃的文化理想》,《學術月刊》,2006年第4期。
31. 《為什麼是智仁勇之德,才開啟了中庸的可能性?》,《現代哲學》,2006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
32. 《“文”的思想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位置》,《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研究》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33. 《大同、小康與禮樂生活的開啟——兼論〈禮運〉“大同”之說在什麼意義上不是烏托邦》,《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34. 《中國古典思想傳統中的政道與治道》,《貴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35. 《極文明而道質樸:“中庸”思想的一個維度》,《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36. 《從“在世”到“創世”:個人自我確證方式的現代轉換》,《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4期。
37. 《儒家哲學中事物經驗的模式》,《學習論壇》,2006年第3期。
38. 《為什麼真正極高明者總是道中庸》,《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39. 《天下觀視野中的民族-國家認同》,《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第6期。
40. 《現代中國的個性認同話語》,《浙江學刊》,2005年第2期。
41. 《中國現代性意識中的社會範疇及其公理意識形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42. 《從仁愛到正義:道德中心詞語的現代轉換及其困境》,《人文雜誌》,2004年第4期。
43. 《幽明之故與天人之際——從船山易學的視域看》,《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
44. 《探尋思想史研究的“歷史性”與“思想性”》,《學術月刊》,2004年第12期。
45. 《形上學、虛無與現代性意識》,《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 期。
46. 《性善:一種引導性的概念——孟子性善論的哲學意蘊與方法內涵》,《現代哲學》,2003年第1期。
47. 《自發的秩序與無為的政治——中國古典思想中的政治正當性問題》,《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48. 《古典世界觀的終結與現代性意識的孕育——王船山與中國現代性意識的開端》,《學術研究》,2003年第10期。
49. 《形而上與形而下:後形上學的解讀——王船山的道器之辨及其哲學意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50. 《道的理化與知行之辨——中國哲學從先秦到宋明的演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51. 《〈周易〉的陰陽學說及其對實在的理解》,《周易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
52. 《中國哲學中的時間問題》,《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53. 《“不知之知”與天地人的貫通》,《齊魯學刊》2014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
54. 《理以導欲:走向真實的理欲關係——王船山論理欲關係的原初形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55. 《重新認識中國古代的思想傳統》,《社會科學》,2002第10期。
56. 《個體性與公共性:王船山理性概念的雙重向度》,《學海》,2002年第5期。
57. 《背負著欲望的理性思考——王船山對宋明儒學存理去欲觀念的批判》,《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58. 《存在與生成:先秦儒道形上學的結構》,《江淮論壇》,199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59. 《形上之學與此在世界的發生──老子“三一”思想的闡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60. 《從“無體之體”到“與化為體”:船山莊子學中的本體與主體》,《船山學刊》201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4年第10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1期。
61. 《殷唯小宗而周有大宗:關於商周宗法問題的討論》,《學術月刊》2014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歷史學》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
62. 《“人間”大義與早期王國維文哲之學的歸止》,《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63. 《形而上與形而下:以隱顯為中心的理解》,台灣《清華學報》新30卷第1-2期。
64. 《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向度》,台灣《漢學研究》2002年第2期。
65. 《儒學的現代與東西文化調和之檢討》,台灣《哲學與文化》第303期,1999。《山東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中國哲學》199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66. 《宋明理學中理一分殊的觀念》,台灣《孔孟學報》第79期,2001年9月28日。
67. 《作為一種思問方式的心學》,台灣《孔孟月刊》2001年2月28日。
68. 《感性與理性的整合與溝通——王船山理欲合一論的闡釋》,台灣《孔孟月刊》總472期,40卷第4期。2001年12月28日。
69. 《通幽明之道:王船山哲學的精神及其基本問題》,台灣《世界中國哲學學報》2001年。
70. 《新儒家為什麼出入佛老?》(合著),《孔子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1年第11期。
71. 《在合理性與可欲性之間:儒家思想中善的觀念》,台灣《孔孟月刊》總445期,38卷第1期,1999年9月28日。
72. 《論朱熹關於中庸的語義辯證》,《中州學刊》2000年第5期。
73.《試論禪宗的傳心說》,台灣《宗教哲學季刊》,第5卷第2期,1999年4月。
74. 《論道學對新儒學心性形上學的影響》,台灣《宗教哲學季刊》第6卷第2期,2000年4月。
75. 《存在與生成:先秦儒道形上學的結構》,《江淮論壇》1999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76. 《熊十力對科學哲學的區分及其文化內涵》,《孔孟月刊》1997年第12期。《江漢論壇》1998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1998年第6期。
77. 《儒佛之辨:理學的一個向度》,《中州學刊》1998年第2期。
78. 《與鬼神結心:儒教祭祀精神》,《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
79. 《王學的形成及其衍化的歷史思考》,《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80. 《讀內聖外王的貫通》,《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2期。
81. 《道教的形成與人文形態的變遷》,《中國哲學史》199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轉載。
82.BodilySubjectivity,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Axial Age, Frontiers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3-04.
83. 《走向逍遙之境》,《解放日報》2012年3月4日,《新華文摘》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84.Revealing the Dao of Heaven through the Dao ofHumans: Sincerity in The Doctrine of Me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9-04.
85. 《“以人治人”與他者的接納——《中庸》思想的一個維度》,《人文雜誌》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
86. 《“非人之人”與莊子的政治批判——以<應帝王>首章為中心》,《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九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中國哲學》2014年第1期。
87. 《科學主義與現代世界觀的起源》,《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88. 《“去家化”與“再家化”: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內在張力》,《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2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研究》2015年第5期全文轉載。
89. 《易傳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認識》,《周易研究》2015年第1期。
90. 《儒家思想與中國政教結構的重建》,《天府新論》2015年第1期。
獲獎記錄
1.《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獲第七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04。
2.《困境中的中國現代性意識》獲第八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06。
3.《中庸的思想》獲第九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08。
4.《論“庖丁解牛”》獲得第十二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