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55年,不到20歲的31軍文工團團員陳菲菲,因為會國語、閩南話,聲音好聽,被組織上選派到前線從事對敵有線廣播喊話。
那時廈金前線只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炮聲,一種就是大喇叭廣播聲。特別是1958年廈金炮戰中,廣播站都是雙方炮兵的首要攻擊目標,雙方都是將“把敵人的大喇叭打啞了”作為重大戰果。
梳著兩條辮子的陳菲菲來到何厝香山廣播組。沉沉暗夜,廈金海峽一片沉寂,陳菲菲只聽見海峽上空自己和金門對岸女播音員湯麗珠的聲音在喊話。廈金海峽近處只有2000多米,隔海長距離廣播,為了讓聲音傳遞更清晰,雙方的語速都非常慢,聽起來有一種很獨特的風格。
從1955年到1958年年底,陳菲菲對台“喊話”的地點是何厝香山廣播組。陳老告訴我們,那時的對金門廣播是以有線的形式進行的,通常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只要是三級風以下,風平浪靜的時候就要對著金門“喊話”。陳老說,如果天氣好,有時候一整個晚上都要不停地對著廣播,對著金門喊。“在炮火底下堅持播音,而且生活上也很苦。”陳老這樣形容當時的工作環境。
兩岸喊話的內容針鋒相對,陳老記憶最深的是,對岸攻擊我們“人民很窮,兩個人穿一條褲子,吃香蕉皮”,陳菲菲聽著很氣憤。
而陳老當時對金門“喊話”最多的內容則是“五條保證”、“棄暗投明獎勵規定”,鼓勵金門駐軍陣前起義。蔣軍軍官為了不讓士兵聽廣播,命令他們在播音時敲鑼打鼓,陳菲菲覺得特別可笑。陳老說,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國民黨兵冒險泅水投誠。
廈門和金門兩地之間的有線廣播,可能是世界上歷時最長的敵對雙方有線廣播“喊話”了。陳菲菲老人,30多年從事對台、對金門廣播,唱了一輩子“對台戲”,她既是廈金海峽空中“對話”的歷史見證者,也身歷海峽兩岸對峙、緩和、走近、往來的歷史變遷。
1979年1月1日,福建前線首先停止了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接著,雲頂岩側翼的高山上的喇叭減少了講話次數,降低了講話調門,並最終於1991年4月24日沉默了。對岸也羞答答地予以回應,金門停止了對我有線廣播,更多的是播一些樂曲了。
陳菲菲的聲音通過金門駐軍在老兵中掀起波瀾,老兵們的哭訴使蔣經國倍感壓力。一年後,台灣當局宣布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這一放勢不可擋,到1990年,回大陸探親的國民黨老兵達200多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