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淵

?1954年,他奉命組織青海省文史研究館籌備工作。 1961年5月,政協青海省委員會開展文史資料工作,調他擔任編輯工作。 ?1963年6月,他編輯付印了《青海文史資料選輯(以下簡稱《選輯》第一輯。

1932年任《北平正聞通訊社西寧分社》編輯股主任,同時創辦編輯《湟中通訊》,為國內各大報刊報導青海的重大新聞。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1933年成立《青海電訊社》,陳任社長,這是青海創辦的第一家通訊機構。由於他辛勤工作,成績卓著,先後又擔任《北平時間通訊社》、《世界日報》外勤、《真報》總編、《正聞通訊社》記者等,與當時北平的各報社及著名記者往來甚密。1937年回青海,籌辦我省省報《青海日報》並任社長,除報導國內重大新聞及地方新聞外,還有相當版面的副刊。《青海日報》的創辦,不僅向當時比較閉塞的青海,介紹了國際國內的政治社會動態,也為活躍青海的文化生活,開闢了一處園地。他為青海的新聞傳播事業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難得的貢獻和努力。是青海新聞事業的一位開拓者。?
抗日戰爭開始,他又加入國民黨在軍隊中的黨建及政工工作。曾任新編第九師特別黨部委員,第一百師參議,新二軍及八十二軍秘書。1941年隨軍駐防甘肅張掖,任一百師特別黨部書記長。?
1942年任青海省田賦處及青海糧食處督導員、秘書、互助縣縣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任國民黨青海省黨部第二屆執行委員兼組訓組長。1946年被選為國民黨行憲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青海國大代表,並於1948年出席了在南京召開的大會。?
1947年,西寧首建電力事業,先後擔任西寧電廠理事長及西寧水力發電廠廠長,從此,西寧開始有了電力照明。?
1949年5月,被任命為青海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直至同年9月青海解放,時年40歲,從此結束了他為國民黨忠實服務的前半生。?
由於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8月26日蘭州解放,馬步芳家族竄逃台灣,他亦逃往甘肅酒泉,後被解放並毅然返回西寧向軍管會報到,受到領導的接見,接受了黨的政策,並召集舊部,交接了所主管的物資等。?
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舊公務員訓練班,及行政人員訓練班,在此期間,積極學習黨的各項政策,同時也向黨交待了歷史問題。1951年被派往陝西商陽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班學習,前後歷經一年多的學習,他初步認識了自己前半生為國民黨及地方軍閥充當走卒的反人民性,也進一步懂得了共產黨人為解放各族人民建立社會主義的遠大目標。?
他學習結業後,返回青海工作。1951年12月,由於第十世班禪大師返藏,省人委秘書長張國聲護送,調他為隨員之一,主要辦理文秘事項。在由西寧往格爾木長途行程中,他對柴達木地區的地理、人文,以及歷史情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考察。嗣後參加了共和地區的反霸鬥爭及門源等地區的社教工作。?
1953年,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時,派往黃河沿(今瑪多縣)運輸站工作。同年下半年,調任省人委參事室參事。期間前往化隆縣水地川一帶向馬步芳殘餘軍官及家屬宣傳黨的政策。旋省人民委員會組成“青南剿匪宣傳慰問隊”,他為成員之一,隨同民主人士馬樂天、韓有祿、本巴等一行五人,赴貴德、貴南、同德、澤庫、有乾灘、上扎寺一帶慰問剿匪的人民解放軍,並隨時了解治安情況,向解放軍部隊匯報,提供參考。回西寧後,寫了《慰問剿匪部隊工作報告》,並以他的名義,在《青海政報》擇要發表。?
1954年,他奉命組織青海省文史研究館籌備工作。為推進研究青海文史工作,創造條件。?
1955年,省人委交辦由他負責編印《青海省地圖》,經過一年的資料收集和整理,他完成了《青海省地圖》草稿,並於1956年奉命帶草圖及其附屬檔案,專程北京去內務部審核,又請中國地理學會複審定稿後,報青海省人民委員會定案,以1∶1280000比例,決定付印。1957年元月,他帶到上海與海軍圖籍印刷廠協商付印了建國後第一版省圖。1957年冬,他調到省民政廳修訂《青海省地圖》第二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第二版省圖於1958年完成,比例是1∶7000000。在此期間,他常住上海,日夜辛勤工作,表現了對人民事業的積極態度。?
1956年黨的整風運動開始,中共青海省委召開民主人士座談會。他在會上發表了《我對黨風關係的一些看法》一文,《青海日報》全文發表。後反右鬥爭開始,成為鬥爭的對象。
1957年秋,在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五次會議上,他自我檢討,並寫了《我的懺悔和檢查》一稿(原文載《省人代會第五次會議會刊196—198頁》)。?
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交民眾監督改造,參加農田及修築鐵路等體力勞動。?
1966年“文革”驟起,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批鬥運動,他再次受到衝擊。他在回憶這段經歷時中說:“歷次拉在台上亮相,難以解脫,即今回憶,猶覺心驚膽戰,情不能已。”同年11月,省政協、省民委造反派公布《通報》,張貼全省,給他以“開除公職,繼續交民眾監督勞動”的處分。隨即被抄家,衣物、家具一律沒收,其後依靠挖砂子維持生活,達9年多。?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撥亂反正。省政府政治部複查給他劃為右派的原委,認定“是暴風雨下形成的錯案,整風運動提出的‘黨政關係’的論點實質不是反黨,應予糾正。”不入,省政協宣布撤銷給他的“中右分子”的帽子,恢復公職,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由於他在解放前青海的新聞、秘書、軍事、財經、工礦、黨務、政治等各部門任職,對當時發生的事件,不僅耳聞目睹,而且親身經歷或經辦。1961年5月,政協青海省委員會開展文史資料工作,調他擔任編輯工作。他不但自己寫,也動員和幫助各界有關人士撰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根據自己的“三親”經歷,先行編寫了《馬步芳家族統治青海四十年》稿件,作為撰寫史料者的參考。1981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3月修訂後再版)。本書依據大量史實,敘述了馬步芳家族統治青海的情況,及其家族統治的形成、發展和覆滅過程。反映了對青海人民的生活和青海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工礦的影響。是一部研究馬步芳家族在青海乃至西北統治的比較全面的資料。?
1958年秋,他奉命隨社教工作隊到循化古雷寺喜饒嘉措大師的家鄉,依據民眾提供資料,寫成《喜饒嘉措與古雷寺》一文。?
1963年6月,他編輯付印了《青海文史資料選輯(以下簡稱《選輯》第一輯。隨後又陸續編印了第二、三、四輯。在具體工作中訪問、調查、核實、徵稿、編輯等各環節,由他承當,出色地完成任務。1966年“文革”開始,文史資料工作被迫中斷。1979年省政協恢復工作,1978年他也得到平反,仍奉命辦理文史資料工作。直至1982年繼續編印了《選輯》第五、六、七、九輯。所有編印的資料,內容多是依作者提供的書面或口頭的“三親”資料。由他親自核定整理。共九輯中,約有594000字。其中被全國政協和辛亥革命回憶錄轉載的共有四篇。其它他寫的有《馬步芳阻擊北上抗日紅軍始末》、《記紅九軍軍長孫玉清英勇就義》、《紅軍長征過果洛》、《西寧電廠到西寧水力發電廠》《馬麒在青海封建割據局面的形成及其建制》。此外,他還著有《青海叢編》《青海歷史的演變》等專著。
他為搶救史料,專心整理、編輯出版有關青海的文史資料,給後人積累了寶貴的文獻。為八十年代青海省、市、縣(區)編寫地方志中,解答和提供省內一些部門徵詢的青海文史資料,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情況。?
1980年6月,他當選西寧市城中區第九屆人民代表,並出席了會議,積極如實地反映了基層人民的建議和要求。同年11月,全國政協召開文史資料第三次會議,他同省政協副主席馬樂天等奉命赴北京出席了會議。1982年增補他為省政協第四屆委員,1983年又被選為第五屆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等。?
八十年代以來,他為了海峽兩岸的交往,促進祖國早日統一。懷念去台灣等地尚流離的一些青海籍的舊同事,舊親友,曾數次寫信聯繫,希望他們順應時代潮流,為台灣回歸祖國創造條件,完成祖國的和平充一而作出貢獻。?
1984年元月,省政協第六屆委員會換屆,他退了下來。1991年4月28日,陳秉淵先生病因在西寧逝世,終年82歲。?
陳秉淵先生逝世後,6月17日,由北京出差回寧的原青海省省長張國聲同志等來家向其家屬慰問時說:“陳秉淵同志,本人生前口囑,不舉行追悼會,不弔唁,喪事從簡,安排的很好。”還說:“青海的舊軍政人員,回憶過去的歷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許多人思想較保守,寧肯將知道的史料帶到棺材裡去,不願寫一字。在舊人員中,他思想轉變很快,能靠攏政府,及時反映民眾的情況,提供政府參考。他還寫了很多東西,對人民有貢獻,我是了解這個人的。”省政協還派員安排解決其家屬的困難。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他的關懷和照顧。?
陳秉淵先生,作為我的良師益友,值得深深懷念。他在關鍵時期,歸向人民,而且得到人民寬大之後,積極學習,提高思想的同時,勤懇工作,以顯著成績來報答黨的恩惠。他的家庭成份是地主,由於他的選擇,把土地上交當地政府,並規勸其父,安分守法,聽從人民政府處理,政府以其表現,定為“開明地主”。他一生對雙親至孝,並對癱瘓在床的妻子,精心照料了17年之久。他生活儉樸,生病時,領導派人送他住院,他體察國家困難,在家療治,令人肅然。?
綜觀他的後半生,他清醒地認識了自己的過錯,勇於承擔,恍然悔悟,接受黨的改造,積極參加工作,一心一意跟黨走,是一位在青海有影響的愛國民主人士。《原載《西寧文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