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林[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陳東林,1993年調當代中國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第二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中國當代史分支主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理事等。

研究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文化大革命”史、建國後毛澤東研究。目前主持的課題有《建國以來氣象災害與農業經濟關係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966-1976年國民經濟狀況與社會發展研究》(當代中國研究所五年規劃重點項目)。

主要作品

發表的主要著作有《毛澤東詩史》(1997)、《三線建設:備戰時期的西部開發》(2004)等;

主編和參加主編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1997)、《中國文化大革命事典》(1997,日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1999)、《中國二十世紀通鑑》(2004)等。

發表《實事求是地評價“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國民經濟》、《從災害經濟學角度對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歷史考察》等論文100餘篇。

專著《三線建設:備戰時期的西部開發》2005年獲得當代中國研究所科研二等獎。

研究成果

三中全會前後中央設立經濟特區決策的形成

周恩來最艱難的時刻——1973年“批周”風波考述

“文革”時期的國民經濟狀況研究述評

陳雲領導解決1951年棉花“禁運”危機的謀略

新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開創與奠立

“文革”民眾組織報刊研究

國際風雲中的詩人毛澤東

從災害經濟學角度對“三年自然災害”時期(1959~1961)的考察

156—43—78: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對外經濟引進

港澳台地區當代中國史研究狀況考察

1964年三線建設決策中的分歧

1949年毛澤東為何未能下令進攻台灣

建國以來經濟建設與國家安全的歷史考察

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西部開發思想與實踐

毛澤東的新“階級鬥爭”理論與“文革”發生原因的再探討

實事求是地評價“文革”時期的經濟建設

從“吃穿用計畫”到“戰備計畫”

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國第二次對外引進高潮

“文革”時期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探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