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法[江蘇省泗陽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

陳宗法[江蘇省泗陽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
陳宗法[江蘇省泗陽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宗法, 男,1954年3月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江蘇省泗陽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作栽站站長,高級農藝師。

基本信息

獲獎經歷

1999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稻旱育壯秧及拋栽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進步叄等獎

南方水稻旱育秧技術體系及其機理研究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江蘇省宿遷市優秀科技專家和拔尖人才

2002-2003年 江蘇省宿遷市先進個人

2003年 獲江蘇省農林系統先進個人

2004年水稻不同肥料運籌技術經濟效益分析宿遷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苦豆子生物鹼超微提取及在農業高效上的套用研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江蘇省科協先進個人

江蘇省淮安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5年全國農業科普先進工作者

2006年獲江蘇省政府勞模

2007年獲江蘇省農林廳突出貢獻一等獎

2008年小麥攻關田二等獎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先進個人

食用菌安全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推廣獲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簡述

自1975年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以來,不斷加強自身思想、業務水平鍛鍊,充分履行崗位職能,為泗陽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加大對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力度。近年來,在泗陽縣大力推廣的優質水稻品種Ⅱ優98、徐稻4、5號、華粳6號、楊2優6號、Ⅱ優084、Ⅱ優42等推廣面積達400萬畝左右,小麥新品種淮麥系列、新麥系列、華麥系列等優質高產品種推廣面積達500餘萬畝,有效促進了我縣作物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做好農情信息工作,積極指導農民科學化種田、高效化生產。

平日工作細心、認真,面對天氣突變造成的災害,及時作出反應,果斷採取補救措施,把災害對農業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2008年在科技減災促春耕活動中獲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先進個人”稱號。另外,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和現場會,使受教育人數達1萬餘人。

(三)在項目實施和技術推廣研究方面:

1、主持實施農業部“超級稻示範推廣”、江蘇省農業三項工程“泗陽縣無公害韭苔基地建設”、“無公害水稻優質高產栽培”、“保護地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泗陽縣馬鈴薯科技示範園建設”、“食用菌科技入戶工程”“江蘇水稻千畝高產創建”、農業部“水稻、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等項目,爭取省經費800餘萬元,為基地農民增加收入5000萬元。2007、2008年分別獲省小麥高產創建一、二等獎。

2、主持推廣了“群體質量栽培”“精確定量栽培”等先進實用技術20餘項,推廣“藥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 “秧苗壯”等科技產品近200萬畝,節本增效1.5億元。並為省市提供觀摩現場會十餘次,得到領導認可和同行好評,推動了泗陽及周邊地區的稻麥生產。2000年“藥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在水稻旱育上的套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推廣了多種田間套作模式。

主持《多元立體間套種模式與栽培體系》研究,推廣了《油菜玉米/花生-大白菜》、《麥、玉米、花生》、《麥、土豆、花生、玉米》《玉米、花生間套規格及配套栽培技術》、《幼林間作》等立體套種模式,推廣面積達百萬餘畝,畝增收入百元以上,使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立體種植”曾獲省市成果獎。

4、認真實施稻麥良種補貼項目,堅持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實到實處。幾年來共實施稻麥良種補貼面積達100餘萬畝,補貼資金1000餘萬元。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陳宗法所帶領的泗陽縣作栽站連續十年獲宿遷市農業局年終綜合考評一、二等獎,獲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和省市主管“先進單位”4次。發表省級以上刊物的科技論文40餘篇,技術推廣業績突出,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先後得到省、市、縣表彰數次。

其它

常年來他還從事鉀肥對農作物產量及產品質量的影響,新劑型ABT生根粉在夏玉米上套用研究等,獲省、市成果獎;還多次獲省、市稻、麥、棉、玉米等作物高產競賽"豐收杯"、"豐收杯計畫"獎;獲市勞模、省青年科教興農帶頭人稱號。發表了《施鉀對小麥、玉米產量及品質影響》、《蘿蔔施肥技術研究》等論文20餘篇,還應邀參加了國際第七次、第八次鉀素學術研討會,《夏玉米施鉀試驗初報》等4篇論文在會上交流,均被編入《中國改革經緯錄》等文卷;《水稻旱秧高級水壯苗壯根劑套用效果》等6篇論文獲院、省、市優秀論文獎。1995年入選中國科技人才信息庫,被編入《中國科技人才大辭典》,獲國家科委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榮譽證書,1998年5月被科協評為先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